陕西备考技巧

首页 >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陕西教师招聘面试:高中语文说课稿

陕西教师考试网 | 2020-05-04 11:39

收藏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以下内容请翻页阅读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高中 必修2《荷塘月色》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高中 必修5《陈情表》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高中 必修5《归去来兮辞》

  《荷塘月色》说课稿

  一、说教材:

  《荷塘月色》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事实上是学生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抒情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荷塘互相映衬的美丽图景。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也是历年来高中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这篇文章,我紧紧扣住单元学习重点,即“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设计了三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是整体感知,理清线索;第二课时是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美;第三课时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体会作者内心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本文写于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读课文理解作者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学习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知识与技能目标:作者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月下荷塘优雅、朦胧、幽静的意境之美。本文语言优美,恰当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通过学习体会本文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读课文培养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体会本文比喻的妙处所在。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4-5段赏析,欣赏荷塘月色的幽美,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

  (2)理解作者在动荡的年头彷徨于苦闷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2.教学难点:

  (1)作者之所以有“颇不宁静”心情的原因。

  (2)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四、说教法:

  本文属于散文鉴赏单元,侧重教会学生鉴赏的方法。所谓鉴赏,马克思曾解释为“按人的方式来理解的受动,是人的一种自我享受。” 教师应用恰当的教法挖掘、唤醒、鼓舞学生领悟文章的美,引导学生进入文章的心中景、意中画,使鉴赏成为一种真正的享受。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朗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职业中专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知识领悟力也较低,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中专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1、情感体会法 有感情朗读,只有体会感情,才能充分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也只有充分地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才说明已充分地体会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感情朗读中的“感情体会”和“感情朗读”的双重功能。

  2、自我体验法 汉语言具有模糊性特点,有些语句由于生活阅历、理解水平、认识能力的不同,因而对语义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也存在差异。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自我把握学法的能力。

  3、披文入情 通过解读语言文字来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进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采用多媒体展示历代文人笔下有关荷花与月色的诗句(例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荷花,说到荷花,我们还会想起宋朝文学家周敦颐笔下的“爱莲”,想起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朴实无华的风姿,还有那顺乎自然的美姿。而描写月色的诗句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有缠绵的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配插图伴随民族轻音乐,如《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以此来营造氛围,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听觉上的触动,用美的感染法让他们初步欣赏美、感知美。(此处充分利用多媒体声画结合特点,营造唯美的氛围,给学生以感染力)。

  第一环节

  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 读通文句,借助工具书解释词义(完善预习笔记)。(2) 标出段落序号,找出文章哪些部分写景,哪些部分写情。(3) 小组讨论一下,把握课文内容,并简要复述课文。(4) 找出你喜欢的抒情句子,好好品味,想象文章是怎样的一种抒情格调。在其中教师要注意只是大概把握,要把握得准确,但对有创意的见解要给以鼓励。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层理解课文更有帮助。 依据教师的自读要求,阅读文章。自读后回答明确。

  第二环节

  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5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首先范读。播放范读录音,示范中学生听读,在交流听读感受的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其次赏析4-5段,品味语言妙处,体会景物特点。对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具体过程如下:

  1、课文第4小节写了什么?作者怎样写的?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补充:

  写了月下荷塘 (逐步展示课件内容)

  静态: 叶:田田、亭亭

  花: 零星点缀

  微 开着的--袅娜(轻盈多姿)

  风 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 形象

  过 如明珠--洁白

  处 如星星--绿叶白花 色彩

  如美人--纤尘不染

  动态: 花:花香,如歌声

  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

  2、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

  学生回答:写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1)正面:以流水作比

  (2)通过雾:薄薄的青雾

  (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3、讨论第6节

  学生根据上面的分析思路,自己试着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

  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1)四面的树(照应第2节)

  有远有近: 杨 柳 最 多————远

  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

  (2)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

  (3)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

  此时教师可以进行简短的小结,让学生认真体味本文通过写景营造的优美意境。

  4、品味语言

  借助图片形象直观地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储备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形成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肯定为主,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体会,还要进行适当的点拨 ,让学生较快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充满诗意。

  (1) 比喻和拟人

  例如:

  ①第4小节写静态荷花的三个比喻

  效果:这一比喻与作者的心境、期盼、追求相吻合,营造出一种纯美的非现实的境界。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效果:用流水喻月光,一个“泻”字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荷叶荷花“像笼着轻纱的梦”,表现了月下荷叶荷花轻飘柔美的姿容,通过写叶和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效果:拟人的写法赋予荷花生命力和情感,写出荷花的神韵。

  小结:比喻句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了无尽的美感享受。

  拟人句更添景物灵秀动人的气质。

  (2)通感的运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通感修辞:(出示课件)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

  如:“愉快的笑声……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峻青《海滨仲夏夜》)

  又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

  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

  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两个通感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结:通感的运用,使迷人的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另人情动神摇。

  (3)动词和叠词的使用

  小结:动词使用精当生动,富于表现力

  叠词运用的效果:

  ① 传神描摹出眼前之景:情态美,色彩美;

  ② 增加了语言的音韵美: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③ 深入细致地表现了思想感情。

  小结: (出示课件)

  1、作者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2、采用比较阅读体会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孙犁《荷花淀》片段,并比较阅读本段与之景物的不同点,品味阳刚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别。3采用删除、替换法体会语言和谐美。将“曲曲折折”“田田”“缕缕”“脉脉”等删去,将比喻、拟人换成一般描写比较阅读,以突显本文语言的和谐之美。

  小结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伴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至此第一课时便结束。

  第二课时在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点的基础上,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阅读欣赏4-5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课件展示)

  1、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讨论一:回想4-6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

  讨论二: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

  讨论三: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2、谈体会

  明确问题答案后,让学生结合时代特征品评作者在特殊境遇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谈自己学习的体会。再将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请学生配乐朗诵 ,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之美,体味作品的语言之妙,领会作者的情感之雅。

  3、做练习

  教学效果如何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把练习定位于记忆:限时背诵第4段 ,并把学生分成小组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布置作业

  提出关于语言美的思考题,让同学课下欣赏,并写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这种作业类型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形成比较缜密的思维。

  《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现代散文,通过反复诵读,把握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品味作品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可以让学生真正在情感和文字上进行一次美的旅行,得到精神上的教益和愉悦,从而完成散文鉴赏课的美育功能。

  附板书设计

  荷 塘 月 色

  朱自清

  景—————优雅朦胧静美高洁—————————————巧用修辞

  月下荷塘

  静态: 叶:田田、亭亭 叠字

  花:零星点缀

  开着的--袅娜 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 拟人

  如明珠--洁白 如星星--绿叶白花 如美人--纤尘不染 比喻

  动态: 花:花香,如歌声 通感

  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

  塘上月色

  月光:直写 如流水 (静静 泻)

  雾 笼着轻纱的梦 比喻

  叶子和花 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影:如名曲 通感

  荷塘四周(荷塘月色)

  四面的树

  杨柳最多---远 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

  阴阴的树色 烟雾

  灯光 渴睡人的眼 比喻

  联系现实 ------高贵品格

  情 --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又失宁静---淡淡喜悦淡淡哀愁

  《陈情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鞠躬)

  我是来应聘高中语文的07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陈情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陈情表》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课,它文质兼美,是“言”之典范,“文”之精品。这篇文章是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中叙述了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答祖母的大义。真情流露,委婉畅达。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该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结合教学大纲对本单元教学要求,依据新课标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本文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重点: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文言知识。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意,理清思路。

  难点: 品味作者在直抒真情、不加雕琢的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二、说学情

  对于本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拥有了一定的文学知识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言文的句式、修辞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是理性思维水平还赶不上成年人的标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历史的把握不够,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法、引导法、朗读体会法等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其中以朗读体会法为主,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与体会,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我将在教学中注重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四、说学法

  基于对学情和教法的分析,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交流合作法和自主探索法,如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有感情朗读方式,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深刻理解本文的主旨,让老师和学生共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心理学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将以苏轼的话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因为《出师表》学生都很熟悉,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融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将简单介绍相关历史知识和故事背景,然后要求学生自读全文,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我将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在古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如“鳏”、“寡”、“孤”、“独”。接下来是诵读,通过全体学生读课文,我将根据学生朗读中存在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评价、指导和纠正,如“茕茕孑立”、“气息奄奄”等。

  (三)、通读文章,掌握大意

  ① 我将引导学生解题“陈情表”这三个字的含义,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写表,写给什么人。

  ②我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梳理结构,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四)、分析全文,研读赏析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同时在文中找出李密从哪几个方面陈说自己不能受命的理由?这些理由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念?带着这些问题,我将让学生每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思考、探究,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将进行反馈。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一一予以鼓励和指导。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总结得出:李密从不幸的家事、两难的处境、不仕的原因三方面陈述缘由,体现了忠孝不能两全、先孝后忠的观念。

  (五)小结

  小结这一环节,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而且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五)布置作业

  熟读成诵这篇课文,以“忠”和“孝”为话题写一篇随感。通过这个作业,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关心身边人。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我的板书设计进行简要说明: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言文的特点,既体现了课文重点内容,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归去来兮辞

  夏洁

  一、说教材

  《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均为文言文。这篇文章照亮的不止是一个时代的文坛,陶渊明不仅自己“走进自然”,也使无数的后世文人的文学创作和人生态度“走进自然”。在今天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中,很有必要引领学生跟着诗人“走进自然”,让他们学会在疲惫时去寻找一篇属于自己的宁静的天空。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积累重要文言字词;了解作者和“辞”这种文体;朗读并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通过对以上教材地位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积累重要文言字词;了解作者和“辞”这种文体;涵咏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体味作者在述志中渗透出的或喜或悲、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情感。

  二、说学情

  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对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文言文大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准确理解文章意义,把握文言文句式方面还有待加强,文章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学段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理性思维已经形成,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在本课中我主要采取小组讨论法,并辅之以朗读法、点拨法。分组讨论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我将提前准备好PPT等教具。

  四、说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在本课中我主要采取小组讨论法,并辅之以朗读法、点拨法。分组讨论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我将提前准备好PPT等教具。

  五、 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对比导入

  《桃花源记》是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不知道同学们是否还有印象呢?在那篇文章中,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让我们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去解读他的归隐情结。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叙事线索:决意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度过余生

  2、情感线索:自责自悔—— 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三)细读文本,翻译积累

  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之间相互答疑,老师从旁予以纠正

  1、重要实词

  役、谏、觞、憩、岫、盘桓、畴、棹、窈窕等。

  2、重要虚词

  ①五个疑问代词

  胡、奚、焉、曷、胡

  ②来、以、而、之

  3、古今异义词

  是、非、亲戚

  4、词类活用

  幼、怡、傲、日、策、时、悦、乐、琴、书、棹、善等。

  5、特殊句式:

  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

  (四)研读文本,涵咏感情

  1、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

  ①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看出他的心情如何? 自责自悔→自述自慰

  ②从本段内容中,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 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归隐情结。

  2、第二段:写归家路途的轻快。

  ①乃瞻衡宇……有酒盈樽:抵家时的欣喜若狂

  ②引壶觞以自酌……审容膝之易安:室内的舒适安逸

  ③园日涉以成趣……抚孤松而盘桓:园中时的流连忘返

  从本段内容中,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 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归隐情结

  3、第三段:写归家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从本段内容中,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 躬耕田园,琴书诗酒的归隐情结

  4、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

  从本段内容中,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结? 乐天安命、追求精神自由的归隐情结

  (五)四读文本,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分组竞赛朗读,体会感悟诗人的形象

  (六)作业布置

  将本文改为一篇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散文,简要说一下“我眼中的陶渊明”,并背诵课文。

  六、板书设计

  归去来兮辞

  一、申述“归去来兮”缘由 辞官-归途 自责自悔

  二、写归家路途的轻快及归家后农村生活的乐趣 抵家-室内外生活-纵情山水 自安自乐

  三、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 度过余生 乐天安命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