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备考技巧

首页 >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陕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语文说课稿

陕西教师考试网 | 2020-05-04 10:12

收藏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以下内容请翻页阅读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济南的冬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 下册《岳阳楼记》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春望》

  说课稿 语文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孔乙己》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济南的冬天》 2013 山东 济南 夏洁 20130617

  济南的冬天

  夏洁

  一、说教材

  《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里的一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学习本文,主要是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济南、镶边、水藻”的等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掌握本文的文学常识,并理解本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济南,爱上济南的冬天,培养爱国之情。

  通过对以上教材地位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掌握文中的等重点字词,会读会写。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培养爱国之情。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对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准确理解文章意义,把握文章情感方面还有待加强,文章的阅读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学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理性思维逐渐形成,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在本课中我主要采取小组讨论法,并辅之以朗读法、点拨法。分组讨论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我将提前准备好PPT等教具。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五、 说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的“泉城”是指哪里呢?你能说一些关于赞美“泉城”的诗句或句子吗?(学生自由发言)清人刘凤诰这样赞美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前人还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等,那么冬天的济南又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阅读自读提示,说出本文的文学常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正音释词

  济(j ǐ)南、伦敦(dūn)、敞(chǎng)、水藻(zǎo)、镶(xiāng)边、澄(chéng)清

  2、文章的最后一段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然后说说文中的“这”指代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指代内容并进行发言,互评纠正。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得出这一特点的?

  三组对比,得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下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色,都是在此基础上的描绘,它奠定全文写景的基础。

  2.点名让一个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①作者写济南的小山是怎样的?抓住了小山什么特征来写的?

  ②作者是怎样写小山的?

  重要语句:“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③为什么说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3.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此环节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①济南的小雪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学生讨论解决)

  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写“小雪”的“妙”?

  (从文中找出来,展开讨论)

  4.找一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①文中写到“这是张水墨画”,什么是水墨画?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说出即可)

  ②作者连用两个“卧”字有何妙处?

  5.济南冬天的水有哪些特征?作者怎样写水的?

  以上各段的分析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可详可略,目的是让学生多分析多评论,老师适当点拨即可,不求完美,只要学生互相评补以后接近答案,理解正确即可。

  (四)巩固练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奇迹( )晒太阳( )着落( )发髻( )贮蓄( )

  镶边( )看护妇( )宽敞( )水藻( )澄清( )

  (五)归纳小结

  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试着复述描绘一下济南的冬天,让学生进行总结,教师进行适当点评,以此结课。这样做,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六)作业布置

  整理课后练习,做书面作业,自己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小短文,字数不限。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 舍

  一、总特点——温晴

  二、济南的山——缺点口儿;小摇篮

  三、济南的水——水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柴艳娇

  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现在开始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首先来说教材。

  1、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皇帝的新装》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6课。

  这个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故事。这些文学作品的共同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曲折地反映现实,或揭露鞭挞现实中的丑恶,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

  本文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当众出丑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愚蠢虚伪、自欺欺人的丑行。无论是作者扣人心弦的叙述,还是那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都将使学生增加阅读兴趣去体悟,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理想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语言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好教材。

  2、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把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童话的讽刺意义。

  (2)能够复述、分角色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3)了解童话想象夸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述、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揭露封建统治阶级荒淫奢侈、骄横愚蠢的反动本质,启发同学们要敢于说真话,做正直、无私的人。

  3、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领会主旨的深刻内涵,复述课文,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根据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对童话主旨和借助想象、夸张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二、 说学情

  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1、学生刚刚涉及“童话”,要精确地介绍这种文学体裁知识,要求学生自己了解一些安徒生在这一领域的成就。

  2、这种情节曲折的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但对童话的讽刺意义很可能明于心而不明于口,教师应适当点拨,使之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 说教法

  在教法选择上要以“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学生”的原则,选择能使每个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教法。因此,我围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贯穿教学过程,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1)朗读分析法:课上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一是让大家感受课文情节以及人物的说话语气、心理,二是边听边想问题,一举两得。

  (2)讨论探究法:针对课文中的某些问题给同学们设置了讨论的机会,让同学们合作体会共同学习解决问题的快乐,也能活跃课堂氛围,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课标理念。

  四、 说学法

  注重培养学生感受、表达、自学、归纳、探究、表演等学习方法,通过让学生用心体会、动口表达、动脑思考、共同探讨等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五、 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具体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整体教学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心理特点,我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全过程,安排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动画片段,将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 来到童话屋

  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谈一谈对童话的认识,说一说对安徒生的了解,在学生回答补充之后,教师投影出示作者,作品及文体知识简介。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学生了解童话,积累文学知识而设计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作者: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体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它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

  (三)听录音,回答问题

  接下来,请同学们边看课文边听录音,注意课文中的新字、词,读完全文,可提出问题: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新装。

  进一步追问,全文是怎样围绕“新装”展开的?

  明确:故事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开头有引子,结尾有尾声。请围绕“新装”这一线索梳理本文结构层次,并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

  结合刚才所作的标住,可以总结出爱新装——织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揭新装——议新装(教师板书)

  通过这些训练,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四)颁奖仪式

  童话的一个特点就是:富有想象,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评论家,给课文中的人物颁个奖。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想一想,议一议”下面的问题:

  谁最是可笑的?谁是最可恨的?谁是最卑鄙的?谁又是最可爱的?(找出证据来)

  最可笑者 皇帝:昏庸无能、 爱慕虚荣、愚蠢、虚伪

  最可恨者 骗子:狡猾伪善

  最卑鄙者 大臣:虚伪愚昧、阿(ē)谀(yú)奉承、自私

  最可爱者 孩子: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

  (五)合作探讨,强化认识

  为了让教学能向纵深发展,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就事论事上,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

  (展示)有哪些人上当受骗,(展示)骗子为何能得逞? (展示)为什么他们心甘情愿地受骗,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展示)小孩为什么说真话?文章反映了什么中心思想?

  这一系列问题,既把课文串成了一条线,又培养了学生敢说真话的品质,从而实现了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为了突破难点,我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些是现实,(展示)哪些是夸张?(展示)哪些是想象?

  讨论时,无论学生得出的结论多么荒诞离奇,我都予以鼓励或引导。如在评价这两个骗子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骗子骗皇帝是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是以毒攻毒;骗子行骗是社会病态;骗子不值得肯定……,对这些回答,教师都应该有预见性,更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

  此设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又紧扣教学重难点。

  (六)拓展创新,训练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在本堂课上设计的创新是:首先,求异创新。大胆改变原有情节,多设想几个“如果……那么……”比如:如果没有人说真话,或者有人说了,皇帝没有听见,那么以后的情形又是怎样?假如皇帝游行完毕,在皇宫门口碰到两个骗子,他们之间将会有怎样的一段对话?如果宫中有个敢讲真话的人,向皇帝直言进谏,这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情形?……这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创新思维的问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应当给予肯定。其次,迁移创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像皇帝这样的人吗?如果有,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我们身边的‘皇帝’”为题,让同学们即兴表演,在编演中鼓励学生合作。这既是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又是进一步深化文章内容,使语文教学最终回归生活。

  (七)课后作业,提高素养

  1、为培养学生由已知到未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能力,课后布置作业,阅读《安徒生童话》集。

  2、有人说这篇童话没有写完,还可以接下去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当当小作家,给这篇《皇帝的新装》写一篇续文。

  要求:1、以“皇帝回到皇宫之后”为题

  2、字数不少于150字

  3、充分运用想象和夸张

  (八)、小结

  一场闹剧,以骗开场,以骗收束,围绕“新装”,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荒诞、可笑,揭露他们的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笑声过后,留给我们的却是严肃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保持纯真的童心,不虚伪,不说假话,敢说实话,敢说真话,让我们的社会保持纯净,这就是对每个人的考验了。

  六、 说板书设计

  语文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增强语文教学中直观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个板书设计反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同时,也显示教学流程,它既便于教师归纳总结,又便于学生思考记忆。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 下册《岳阳楼记》 2013 北京 陈雪琳 20130417

  《岳阳楼记》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里的一篇讲读课文。通过对洞庭湖两种不同景色和游客的两种览物之情的描写议论,深刻地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政治抱负。

  本单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增强对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课文安排在单元中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意在让学生进一步品悟古文,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欣赏品位和培养审美情趣。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但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厚,因此,结合本文结构美、语言美、立意美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激趣,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第四学段的学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以上内容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能够背诵课文; 揣摩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借鉴。

  4.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身心发展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如下:本课的重点是积累文言知识,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写景抒情、对比表现主旨的特点。而难点在于领会文章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二、活动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时的现场效果,即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将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比如在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的环节,请平时不爱发言或能力不足的学生翻译简单词句,一旦回答正确,机会即使给予表扬和鼓励,即使有困难,也要引导思考,帮助完善。在安排小组讨论时,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增强自信心与合作精神,并鼓励学生互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发现他人优点,了解不足的意识与能力。在课程最后,我还将对那些在本课中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在此表扬,激励大家继续努力。

  三、课程设计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能力,还要注意情感的熏陶与审美的提升。因此朗读体会法将贯穿本课的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课文,品味感悟。另外我会运用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教材,运用质疑提问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方法,提高鉴赏感悟能力。

  为了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以“岳阳楼”为契入点,以“读”为线索,通过猜读、理读、析读、品读、扩读这五个环节来完成,具体如下:

  (一)猜读——创设情境说感受

  1.运用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出示岳阳楼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认识这座建筑吗?它有什么特点? 如果你此刻站在这座高楼上,你会想到些什么?通过图片的欣赏,音乐的感染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情境美和语言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背景资料展示。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通过对作者和背景的简单介绍以及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更容易掌握有关的文学常识,实现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二)理读——整体感知理思路

  1.在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分享收获与问题,并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列出。

  2.学生自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疏通文义,画出句读。如有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解决。我会在学生中间巡视,帮助解决疑难,如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若有共同的问题,可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当众解决。

  3.示范朗读,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把握写作思路。学生在文中进行批注,归纳段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掌握知识,理清文章脉络。

  (三)析读——品析内化读真情

  根据学生在上一环节归纳出的问题,我会将本课重点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一并列出,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精读课文,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然后,在我的引导之下将这些问题逐个解决,如:课文三、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领会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技巧。

  (四)品读——含英咀华品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仔细品味。学生自由谈论,我会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播。 例如:“衔远山,吞长江”一句中“衔”“吞”二字形象地写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气象,把静止的景物写活了,人格化了。

  2.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介绍骈句、散句的形式特点,提问: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具体做出总结。

  3.竞赛朗读,强调节奏和语调,体会感情变化,学生互评。配乐齐读,熟读成诵。

  (五)扩读——畅所欲言话感悟

  1.问题讨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你是如何理解的?现实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深入感受作者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政治抱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2.扩展阅读。利用工具书、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写岳阳楼的诗、词、文,探究这些文章为何不如《岳阳楼记》有名气?写成小报告。不仅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还加强可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体会

  本文的亮点在于: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指导学生自学,引导学生提问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上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层层深入。以“读”为线索,通过猜读、理读、析读、品读、扩读五个环节,开始就使用情景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岳阳楼的宏伟壮丽,激发学习兴趣与欣赏美景的欲望。然后在把握内容情感和写作思路的基础上,仔细品读优美词句及骈散结合的特点,领会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技巧。最后讨论主旨句,联系实际,拓展阅读,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效地结合了起来,也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春望》 2013 山东 济南 夏洁 20130620 

春望

  夏洁

  一、说教材

  《春望》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全部为文言文,旨在培养学生领悟诗歌的内涵,积累文言文词语。《春望》这首诗诗人于至德二年三月所作。当时正直安史之乱,首都长安被叛军占领。诗人于至德元年八月被叛军捉住,押送到长安。在长安城里,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慨。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反复朗诵古诗,把握诗歌的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深入理解名句,领略古诗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自主、合作的探究式学习中,培养品味语言、鉴赏古诗的能力,体会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

  通过对以上教材地位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诵古诗,把握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领略古诗的意境美、韵律美和含蓄美,体会作者忧国思家的情怀。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对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准确理解诗歌意义,把握诗歌情感方面还有待加强,诗歌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学段的学生理性思维开始形成,对新鲜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都将成为我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课我主要采取朗读法,并辅之以讲授法、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我将提前准备好PPT等教具。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考虑到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五、 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优秀的传统。那么,大家知道哪些爱国的名人名言或爱国故事呢?(生答)多媒体出示一副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让学生说出这副图片中的人物是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加深对杜甫的认识,烘托课堂气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显示诗歌朗诵,让学生初步体会诗的节奏和感情。

  2、正音正字,划分朗读节奏。强调两个字的读音“搔”和“簪”。

  3、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感知诗的内容。

  4、学生配乐朗诵《春望》。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他所望到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呢?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绪的低沉。

  2、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鸟语花香是最美好的事物,能够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但是给作者带来的是怎样的感受呢?

  (2)作者为何对花落泪、闻鸟惊心?“别”仅仅是指一般的分别吗?

  此时此刻作者为时局感伤得落泪,此刻的分别不是一般的分别,可能是永别,生离死别,所以作者的心情格外低落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对于作者来说家书是十分宝贵的,由哪里可以看出?

  (2)一封薄薄的家书怎么能低得上万两黄金呢?

  4、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人盼啊盼,他多么希望战乱早日平复,他多么希望能够得到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啊。他盼望到了什么程度呢?

  (2)当诗人头上满是白发,甚至插不住簪子,这是因为什么呢?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刻的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忧国思家的感情。

  六、课堂小结

  师小结本课,诗人的诗写出了人民的心声,他是怀着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来写这两首诗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忧国思亲的思想感情,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那句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七、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并对这首诗歌进行扩写,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板书设计

  春望

  国(破) 草(深)

  花(溅泪) 鸟(惊心)

  忧国思亲 烽火(三月) 家书(万金)

  白发(短) 不胜簪

  说课稿 语文版 语文 九年级 上册 《孔乙己》

  《孔乙己》(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孔乙己》是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积累“阔绰、颓唐、间或、不屑、置辩”等词语;

  (2)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主题;

  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二 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字词积累,对学习小说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已经学习过了鲁迅的一些散文。但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再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语言的魅力。

  三 说教法、学法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采取诵读法和比较阅读法来指导学生学习。1.诵读法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鲁迅小说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深刻理解人物形象,进而整体把握内容。2.比较阅读法 将本文与《范进中举》对照比较,了解封建末期知识分子的心态。

  四 说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引发兴趣

  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设置悬念,引入正题。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

  (二)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认读汉字:阔绰(chuò ) 、羼(chàn) 绽出(zhàn) 拭(shì);掌握格局、阔绰、污人清白、 君子固穷、 间或、不屑置辩、 颓唐、 营生等词语的含义。

  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

  (三)再读课文,把握结构

  请学生采取分组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以下六个生活片断:

  (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

  (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

  (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

  (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

  (6)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四)细读课文,重点突破

  请学生阅读课文前三自然段,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在酒店里喝酒的人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这种不伦不类埋下伏笔。这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使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学生回答完前两个问题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前三段先交代环境,次交代职务的无聊,然后用“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引出。这样写,布局精巧,行文自然,衔接紧密。环境描写先行,为孔乙己的出场做了铺垫。

  (五)小结和拓展

  归纳、记忆本课字、词、文学常识等知识要点。并请学生自读课文余下部分,想一想“孔乙己的性格,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孔乙己的性格?”

  五 说板书设计

  用提纲式板书展现课文结构和重点,直观清晰。

  孔乙己

  环境:咸亨酒店 封建社会

  人物形象:

  热衷功名——科举失败

  死要面子——自欺欺人

  好喝懒做——至死不悟

  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揭示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主题: 批判麻木冷漠 的国民性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