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观察生活的小伙伴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昨天路过的一家农信社今天突然把招牌换成农商行了,进去一看,工作人员还是熟悉的小王、老张;办的业务还是存款、取款、转账。那你说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后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事儿。
一、农信社与农商行的区别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简称,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商业银行是一类服务于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县(市)联社为基础组建,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实行股份有限公司形式。
农信社与农商行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公司治理方面,农信社可能“人治”的成分多一些,而农商行建立的是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更规范,管理上会更科学合理。
二、为什么改制
农信社经营中暴露出来的最主要问题是内部人控制问题。所谓内部人控制问题就是委托——代理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现代的企业制度中,企业往往是采用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相互制衡的模式去进行管理,以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模式也有类似的理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但并没有真正的解决好内部人控制问题。从实践来看,农信社存在以下问题:
(一)股权结构分散。农信社的社员并没有科学、系统地学习过管理知识,让他们去监督经理,判定经理的决策是否合理是比较困难的。另外,每个社员付出的监督成本换来的是全体社员的收益,这种不对等使得社员们往往会放弃监督权。监管的缺失必然会提升高管人员违规经营的概率。
(二)权力制衡机制缺失。农信社的主任由理事会提名和聘任,在经营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在管理体系中,理事长又可以兼任信用杜主任,这就会出现难以制约的权力。农信社的监事会也是形同虚设,并没有对于理事会的成员和社主任进行弹劾的权力。
(三)约束机制缺失。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公司业绩不好股价就会下跌,股东就会抛售股票,这样公司经营者的压力便会增大,于是反向激励经营者要稳健经营。而农信社的经营者不会面临这样的压力,因为在县域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村信用社处在相对垄断的地位。
正是因为看到了农信社发展中的诸多问题,从2010年起,银监会(现在是银保监会,下同)陆续制定实施相关制度办法,提出要在保持县(市)法人地位总体稳定前提下,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逐步构建以产权为纽带、以股权为联接、以规制来约束的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之间的新型关系,真正形成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的利益共同体。2018年,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表示,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将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三、改制后的变化
农信社改制为农商行后,管理上会更科学透明,对各位小伙伴来说绝对是利好。一是在新员工招聘方面,严格落实亲属回避制度,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二是改制后经营更规范,更需要管理方面的人才,因此,学历相对高的新员工走向管理岗位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三是经营者有了更大的业绩压力,业绩提升了,员工的工资待遇自然也会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