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分析
1.为防疫人员表演节目
1.事件简介:
2022开年以来,我国多地受疫情影响,一线防疫工作者再次“上线”,不少群众用自己的行动向大白表示感谢。
近日,“为防疫人员表演节目”的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上。“感恩舞”在网络上刷屏引发舆论关注。视频中有是学生列成一排,为身穿防护服人员跳舞;有的是儿童在核酸现场为防疫人员跳舞。舆论对此褒贬不一。
27日,有网民晒出一名身着红裙的女生在一排站着的防疫人员面前跳拉丁舞。引发热议,舆论认为完全没必要,并且妨碍防疫工作。
2.原因分析:
第一,疫情防护意识淡薄。在核酸检测现场表演节目很可能引起周围群众的围观和聚集,甚至会干扰到核酸检测正常秩序,增加感染的风险。
第二,错误的个人价值观。当一系列“跳舞表感恩”的方式演变成一种蹭热度行为,甚至还掺杂着父母让孩子“出风头”的虚荣心,使感恩行为扭曲成对孩子和防疫工作人员的消费。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是在刻意博眼球,借此获得“流量密码”。
3.影响分析:
第一,给防疫人员增加了负担。在防疫一线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大白”们最想做的就是回家休息。但孩子们在面前表演,不看,显得不礼貌;看吧,实在是无谓的消耗。恰如有“大白”所言,安安全全“早戳完”比什么都让他们开心。
第二,现场表演还可能为核酸检测带来风险。即使表演者做好了自身防护,保持了安全距离,但表演很可能引起围观聚集,影响他人核酸检测,显然不符合“少聚集”“安全第一”等要求。核酸检测现场就是疫情防控“战场”,在“战场”唱歌跳舞,既不合适、没必要,也会干扰核酸检测秩序,增加感染风险。
第三,现场表演还可能引起社会盲目的跟风。当此类的效仿者越来越多,大中小学生一起上阵,自发的个人行为变成有组织、有策划的集体行动,甚至还有人为了蹭热点在防疫现场作秀,这股风气就逐渐变味了。
4.对策分析:
第一,加强核酸检测现场线上宣传与线下的秩序引导。防控疫情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绝不会在载歌载舞的节目表演中迎来胜利。为此,应该通过短视频、微博等视频社交软件大力宣传配合防疫人员的正确做法,同时加强核酸检测现场的秩序引导。
第二,丰富感恩核酸工作者的方式方法。表达感谢的方式未必就非得要唱歌跳舞。我们要表达对防疫人员的感谢,一句谢谢,一个眼神,一个鞠躬,在家里录个节目、上传云端,不是更好吗?符合条件的人,还可以主动申请去做防疫志愿者。这些,恐怕才是防疫一线的工作人员真正需要的。
第三,积极配合核酸检测现场工作人员。多听听医护人员的意见,配合管理、服从安排,尽早排队,遵守秩序,提前了解检测流程,带好证件,打开APP页面,以最顺畅的方式完成检测,不耽误时间、不制造负担,尽可能快速、安全地完成相关工作。
2. “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背后
1.事件简介:
2022年5.13日下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称,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这是2022年平台经济领域的首起公开立案的反垄断案件。
知网随后发布公告称,“今天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知网涉嫌垄断行立案调查,我们坚决支持,全力配合”。公告还表示,“我们将以此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创新发展模式,承担起中国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
知网起源于1995年,刚成立时,获得了国家大力支持,各高校、科研院所、学术期刊无偿将学术资源对接给知网。知网从诞生到发展壮大,都不是市场自由竞争产生的。但知网壮大之后,却对自己赖以起家的学术机构“横征暴敛”。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不堪重负。4月18日,中科院揭竿而起,率先做出回应,因采购费用高昂,停用知网数据库。知网被推上风口浪尖。除了中科院,此前已有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停止与知网合作。
去年12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近九旬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一事在当时就已经引发了热议。据了解,中国知网擅自收录了赵德馨教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撰写的100多篇论文,但却并未向教授支付任何稿费,以至于当读者甚至教授本人下载自己所写的文章时,还要另外付费。同时,不少高校教授、学者,均表示未收到过知网支付的稿酬。
2.原因分析:
第一,客观上已具有垄断地位。知网已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在中国高校市之中,市场占有率接近100%。其用户规模和覆盖率、用户依赖程度处于行业绝对领先地位。
第二,销售额和利润极高。2020年,知网的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1.68亿元,净利润约为1.93亿元,毛利率达到53.93%。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2.92亿元,净利润约为1.94亿元,毛利率为53.35%。
第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武汉理工大学曾在停用知网的公告中称,知网每年价格涨幅超过10%,2012年的涨幅更是达到了24.36%。买卖双方处于不公平地位,以及不受约束的价格,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体现。
第四,阻碍市场自由竞争。知网与高校和期刊签订的服务协议中,基本上都会限制对方与第三方数据库合作,制造行业壁垒,禁止竞争对手进入。这是一种不公平的格式条款,阻碍了市场的自由竞争。
3.影响分析:
第一,影响知识的分享和传播。知网通过与大量期刊、高校签订独家协议,限制它们与其他第三方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平台合作,此举可被认定为有意制造知识流动壁垒,妨碍了学术文献传播和知识分享,损害了知识创新的生态环境,背离了建设“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的初心,同时也引发了全国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图书界的极大忧虑。
第二,增加了用户负担。知网多次涨价而遭遇多所高校抵制。过去十年间,至少有6所高校因知网涨幅过高而决定暂停使用。但在停用一段时间后,各高校正常的教学和教研工作受到了影响,随后陆续被迫通过高价续订的方式与中国知网恢复合作关系,导致额外支出大幅增长。
第三,侵害了著作者的合法权益。许多作者状告知网胜诉后,知网发布了公开回应与道歉,但随后下架了其相关的全部论文。由于不少论文是导师教授和学生一起署名撰写的,学生的学术贡献也随着导师的论文下架而消失。这种“你告我侵权,我让你消失”的行为,是赤裸裸在侵害著作者的合法权益。
4.对策分析:
第一,深入调查并严格落实反垄断法。制止学术文献数据库服务市场的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让期刊、作者以及机构用户和读者有更多选择,保护以作者和读者为主体的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以促进相关行业发展乃至整个学术生态环境改善和创新发展。
第二,引入竞争机制,多措并举推动学术文献数据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模式方面,积极在学术文献数据库市场引入竞争、培育竞争、扶持竞争,打破传统的数据资源垄断,推动形成多元、充分、有效的竞争格局,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数据库服务。在行业发展方面,积极研究探索公益性学术平台建设方案,实现公益性和市场化的有机结合,更有效地破解知识获取成本高、信息交流共享不畅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供给能力,打造良好学术生态,推动知识共享、学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第三,维权意识的宣传与树立。维权意识的增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政策的引导以及媒体宣传的力量应当发挥作用。以“知网垄断”为契机,继续加大和加大“维权意识”在社会各界当中的“分量”,使老百姓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敢于维护自身的权益,善于维护自身的权益。
3.烫发被分区收费
1.事件简介:
最近杭州的刘先生遇到了一件“离谱”事他去理发店给头发做造型店员报价398元的服帖烫收款时却变成4776元店员解释说是按区域收钱,头发被分成了12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收398元!
据刘先生介绍,他因为头发比较长,就打算做一个普通的洗剪吹,于是到美容美发门店做发型。洗完头后,工作人员推荐做服帖烫。刘先生是会员,参照会员价是398元,刘先生觉得价格可以接受,就同意了。结果在结束之后看到对账单,刘先生愣住了,店员告知398只是一个区域的价格,刘先生的头皮面积比较特殊,总共被分成12个区域,价格是4776元。被震惊的刘先生当时只能妥协又充值3000元,因为店员说当天消费可以打五折。
2.原因分析:
第一,消费者辨识度低。因为消费者是店里会员,对店里有一定的信任而放松了戒备,缺乏对上当受骗的辨识能力。
第二,商家利欲熏心。对消费者没有提前告知消费明细、巧立名目、诱导并以会员低的方式绑架消费者、损害消费者知情权、缺乏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没有长远规划店铺的未来发展,而是急功近利、竭泽而渔,丧失基本的底线。
第三,监管不到位。相关部门对商家的项目定价没有做好提前指导和监督工作,日常监管排查工作缺失,对于涉及消费者切身利益的情况关注不够,事后追惩不能代替事前管理。
3.影响分析:
第一,损害消费者利益。花费近5000元做一次烫发,超过了多数普通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同时因为没有明码标价,而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造成了消费者极大的心理负担,严重损害其合法权益。
第二,行业形象受损。此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上形成轩然大波,引发网友热议,在整个社会形成不良影响、导致整个美发行业经济受损。由于该美发店的行为,让群众对这一行业产生不信任情绪,对美发行业未来的业务发展带来困难,影响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4.对策分析:
第一,加大宣传。政府通过多媒体平台,政府官网、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辨识能力。防止消费者上当受骗。
第二,加强管理。在本地区严查此类事件,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过停业整顿、
集体约谈等方式让商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二是要拓宽监督渠道用12315申诉平台、12345市长热线等维权监督渠道,第一时间进行举报、积极监督。
第三,加强监督。拓宽监督渠道用12315申诉平台、12345市长热线等维权监督渠道,第一时间进行举报、积极监督。。
4.火出圈的野餐露营
1.事件简介:
清明之后,春天的脚步加快了不少。最近,伴随各地气温回升、天气晴好,人们踏青出游的热情持续高涨,催生了一波露营野餐的热潮。
从露营短视频“占领”朋友圈,到露营装备热销,再到郊野公园露营区“一位难求”……火出圈的露营野餐,带来不一样的“春天打开方式”,成为大家工作之余追求诗、的诗和远方的一种方式,也带来了可观的消费潜力和商机。
作为一种休闲方式,露营野餐听起来并不新鲜,但真正成为一项产业并持续火爆,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究竟有多火?数据可见一斑。一份报告显示,2014年到2021年,国内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猛增至299亿元,预计2022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种高歌猛进、快速扩张的势头,体现在敏感的微观市场上更为直接。不论是某购物平台上大型帐篷、天幕、折叠桌椅等露营装备成交额同比增幅超两倍,还是出行平台上的露营产品预订火热,预订量环比增长120%,抑或是“营地+景区”“营地+田园”“营地+研学”等多种模式改变着传统露营“风餐露宿”的印象,这些无不提醒我们:一个颇具体量和潜力的产业正在加速崛起。
2.原因分析:
第一,低成本的休闲娱乐。相较于远途旅游和周边游,露营野餐不用长途跋涉,也无需太高成本,便能在亲近自然中放松身心。叫上三五好友,寻找一处树荫,支起几顶帐篷,或许没有“流觞曲水”的雅致,但也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社交。朋友圈、微博晒出的各种亲近大自然、高颜值、浓浓文艺范的露营照片自带社交属性。流水和绿地相映成趣,开阔的风景,拂面的微风,可口的美食,带来别样的体验。要比一般的游客照更能突显年轻化、个性化的审美和风格。因此,露营日益受到年轻人青睐,成为不少年轻人精致生活的标配。再者,疫情暴发之后,“2020年为露营元年”的说法不胫而走,当“诗和远方”暂时搁浅在带星号的行程码上,城市近郊的露营活动也就成了人们逃离喧嚣的热门选择。
第三,社会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生活观念的蝶变。对一些人来说,露营野餐并非疫情之下的短期或折中选择。“仓廪实而去野餐,住高楼而露其营”,某种层面上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副产品。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许多人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为了吃饱饭、穿暖衣而努力,巴不得天天都有活干、有事做,“闲不下来”成为不少长辈的共同特点,露营野餐一类的“闲情逸致”便无从谈起。但在“人均可支配闲暇”不断增长的当下,工作不再是全部主题,生活需要节奏感、仪式感,也需要可以肆意发呆的空白感。或是户外探险,或是露营野餐,折射的正是生活方式的多元、生活观念的蝶变。
3.影响分析:
第一,提升幸福指数。长期足不出户、隔离在家的生活让人们十分渴望亲近大自然,露营给人以享受美好生活的契机。既可以享受户外风光,又可以实现家人小聚、休闲放松。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第二,拉动经济发展。随着“露营”成为旅游新风口,不但开辟出“露营旅游”新市场,也催生出“露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延伸旅游产业链,更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露营旅游的兴起,推动了户外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种规模经营的户外店成倍增长,户外服装生产和销售数量剧增。各种户外活动俱乐部蓬勃发展,登山人士成倍增长,户外产品发展迅猛。
第三,危机生态环境。建设营地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动植物栖息地受影响。而大量游客的涌入更是践踏周边环境,污染水流土壤,造成垃圾遗留,给一些野生动物乱投喂食物会导致其死亡等问题多有发生。
4.对策分析:
第一,完善制度管理。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汽车露营地、帐篷露营等不同类型的露营行业标准,对卫生条件、旅游安全、配套服务等进行规范,全面提升露营行业的合规性;对个别有损环境文明、有碍环境卫生、有损文明形象的人与事,及时进行约束和管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协调当地旅游综合执法部门对“随意停放房车”“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画面进行抓拍,并予以曝光。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科普野外露营安全知识,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公众重视户外安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做好流量引导,避免人员扎堆和路途拥堵;呼吁号召市民注意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禁止使用任何明火、加热装置,文明野餐。
第三,优化露营服务。商家不断打磨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出有内涵、有品位的主题化露营产品,形成独有的露营文化品牌。完善便民配套设施,建立长效机制。按照急用先建的要求,完善移动公厕、周边围挡、给排水、草皮恢复等,探索摊点经营、公共 Wi-Fi 等措施,完善基础建设与配套服务。
5.刘畊宏女孩
1.事件简介:
“摆起臂、腿抬高,腰间赘肉咔咔掉”“跟着刘畊宏老师来打卡,一起瘦瘦瘦”……这段时间,刘畊宏的健身直播火了。直播中,他与妻子一身运动短装,跳起“毽子舞”。魔性的声音,配上好友周杰伦的BGM,目前在某视频平台上已吸引了超过4700万粉丝,网络上也涌现众多“刘畊宏女孩”和“刘畊宏男孩”,加入到居家健身的行列中来。在他网络爆火的同时,“刘畊宏男孩”“刘畊宏女孩”受伤的新闻也不断出现。
2.原因分析:
第一,减少聚集、保持运动。近年来,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云健身”走入更多人的生活。有些居民被迫宅家,之前在健身房撸铁、动感单车、跑步机上锻炼,一度变成“葛优躺”、刷手机。为了减少人员聚集、保持健康状态,随时随地运动的新方式亟待开拓。
第二,转变思路,线上教学。疫情也冲击了健身行业,不少从业人员发力线上平台,纷纷做起直播。
3.影响分析:
利:
第一,保持运动,舒缓心情。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状态,舒缓情绪、愉悦身心。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一些健身场所限流歇业,部分人群外出受限,人们难免形成负面情绪。跟着直播跳操,有助于以汗水释放焦虑,保持肌体健康。
第二,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健身行业从业人员借助移动互联网的便利,为群众提供健身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
弊:
第一,缺少指导,容易受伤。云健身和所有运动一样面临风险,专业指导必不可少,而避免受伤的大前提是遵循科学运动方法。
第二,门槛过低,鱼龙混杂。有些不良主播为了博眼球可能设置不合理、不科学的运动吸引人刷礼物,为了直播带货,卖课程等。
4.对策分析:
第一,科学练习,拒绝盲练。健身一定要注意训练强度,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练,参与者多一些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保证充分的拉伸、热身,从易到难的动作安排,从而避免盲目练习而导致的受伤。另一方面,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
第二,强化责任,科学讲解。主播在吸引粉丝的同时多一些风险提示和细致讲解、多一些直播中的互动,如打卡健身等,针对不同群体设计的动作,有助于让更多人根据自身条件参与到运动中来,在安全的前提下体验运动的快乐,进而由浅入深地参加锻炼。
第三,提高门槛,规范直播。平台应该提高准入门槛,通过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从而规范健身类主播开通直播需取得健身方面的相关资质。
第四,加强宣传,健康中国。媒体大力宣传疫情期间“云健身”,抖音平台也为用户精准推送,从而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增强全体国民体魄,传递更多健身方法、提倡更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