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涉及以下内容请翻页阅读
说课稿 人教B版 数学 高中 必修二 《三视图》
说课稿 人教B版 数学 高中 必修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
《三视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应聘高中数学教师的0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视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三视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B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5部分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中学习了视图与投影的初步知识并且认识了空间几何体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理解了平行投影的性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直观图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几何体结构的认识。为以后学习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埋下了伏笔。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本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对本节内容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能画出简单的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这样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画出某些建筑物或零件的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认识、模拟想象,操作确认、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对空间几何图形的认识在初中几何的基础上能适当地上升到理性的层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合理想象,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 教学重点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并能通过直观图进行相关运算。
4. 教学难点
由于三视图这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某些复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及应用。
二、说学情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小学及初中的课程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对于空间几何体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三视图的概念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模糊,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够很准确识别三视图的立体模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是三视图的画法,因此采用直观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启发式教法,提出问题,层层深入,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师生共同合作、互动、探讨,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说学法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与生机。”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探究者。从而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境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分析、归纳总结。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程序
基于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以及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 问题导入,引发兴趣
向学生提出疑问,“建筑工程师们都是如何制作工程图纸的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共同讨论,发散思维,拓展想象,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将长方体的铅笔盒放到投影仪的前方,打开投影仪,让投影仪的光束照射在前方的长方体的铅笔盒上,让学生观察长方体铅笔盒在墙上的投影。通过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正投影、投射面等相关概念。再将铅笔盒里面的铅笔也来进行投影,让学生观察、讨论正投影的性质。并用投影仪对铅笔盒的不同侧面进行投影,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
依据物体在不同侧面进行的投影可能存在差异的特征,让学生联想语文中曾学过的一首诗。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这样的联想,从而将两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2. 合作探究,运用新知
以长方体为例,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画出长方体的三视图。针对学生的画图情况,教师给予及时的提醒及补充。并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探究长方体的三视图,分析归纳三视图的三个视图在量上的关系。 “波利亚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自主探究、分析的能力。
3. 动手画图,归纳重点
结合本节课的例题,让学生先自己动手画例题1的三视图,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画图时,有哪些困难?根据学生的画图情况及学生提出的画图困难点,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师生共同总结出画图时需注意的事项:由体现形状的方向和可见轮廓线入手,抓住与投影面垂直或平行的线或面,并牢记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规律。再通过例题2展示一个奖杯的三视图,画出奖杯的直观图,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三视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 反复练习,巩固新知
为了遵循由浅入深的学习的规律,设置了如下从基础到拓展的有层次的练习题。先让学生动手画些简单的几何体(圆柱、圆台、圆锥、棱柱、棱台等)的三视图,以加强学生对三视图画法的熟练。再展示一些几何体的三视图,让学生自主想象,根据几何体的三视图画出相应的直观图。从而让学生熟练掌握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自由转换。
(四) 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主思考,归纳三视图的画法的要点,根据学生的归纳总结情况,教师给予适当地补充。
(五)布置作业,加深理解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了课后练习A的习题为必做题,并将旋转体放置怎样的位置,三视图的画法比较简单?旋转体的三视图有怎样的特征?作为选做题。通过必做题的联系,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选做题的自主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六、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结构清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平面与平面垂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数学教师的0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平面与平面垂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B版)第一章第二节第三部分的内容。平面与平面的垂直是两个平面的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是继教材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之后的迁移与拓展。这一节的学习对理顺学生的知识架构体系、提高学生的綜合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面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分析、验证平面与平面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归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物模型和计算机软件的演示,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操,在数学与实际问题密切联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提高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推导与应用。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学习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已经初步掌握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这为学生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已逐步形成,求知欲强,但是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情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程序。
三、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手段的任务,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合作的教法来进行教学,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本节课的相关推论,培养学生的启发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立体几何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学生积极参与不断的探究学习的过程,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彼此的交流,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
教师教法的应用,学生学法的指导,都在教学过程中一一展现出来。接下来我将从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这五个环节来说我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根据前面所学习的线线平行----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的思路,来引导学生仍然沿着这种线线、线面、面面之间转化的思想方法来研究空间中面面垂直的关系,这是教学效果的一种延续,使学生能够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建立新的知识。
师生共同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进行回忆,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按照之前的线线、线面、面面之间转化的思想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面面垂直的课程中来。
(二)自主探究
1. 直观演示,观察分析
通过多媒体演示两个相交平面,在交线上任取一点B,过点B分别在两个平面内作直线BA和BE,使BA⊥CD,BE⊥CD.学生根据前面所学习到的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知识,可知道直线CD⊥平面ABE。当∠ABE为直角时,让学生观察两个平面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经过直观印象,可知道两个平面是垂直的。继而让学生根据图像观察、分析,自主得出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定义总结情况,适时地给予补充与完善。
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图像的观察,自主得出两平面垂直定义,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更有信心地投入到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之中。
2.创设情境,引入定理
在学习定理之前,向学生播放一组建筑工地的图片,提出一个建筑工地的问题,在建筑工地中,经常能看到一个小铅垂,问大家铅垂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先让大家独立思考,再互动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带领大家通过动手操作,来验证大家的想法。让大家用书作为一个平面,桌面代表另外一个平面,用绳和钥匙模仿小铅锤,当铅垂自然下垂时,让学生分析两种情况,若与书是紧贴的情况和与书不紧贴的情况。学生经过猜想,可以直观的推测出与书紧贴的情况,书面与桌面垂直,不紧贴不垂直。
教师根据上面的现象进行提问,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现象,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分析,经过合作交流,总结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给予补充,并提醒学生在应用此判定定理的注意事项。并和学生共同总结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定义法、判定定理。
3.自主探究,掌握性质
让学生动脑思考,用铅锤举例,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的直线是否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什么样的直线肯定垂直与另一个面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周边同学进行交流、讨论,独立总结出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教师并及时补充。在学生已了解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思路,写出此定理的已知、求证及证明过程。
经过这样的独立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的协作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三)拓展应用
考察学生是否很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重要的一点就是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相关证明题,在此基础上,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因此在进行巩固练习时,设计了一些基础证明题,如53页例4、例5,并设计了一些课堂动手操作与讨论,如何沿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的对角线AC进行折叠,使折后两部分分别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通过这样的操作与讨论,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并能感受数学的乐趣。
(四)自主总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反思。通过这样的自主总结方式,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五)课后巩固
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将课后练习B作为必做题,以巩固两平面垂直的相关定理。选做题是让学生搜集应用到两平面垂直的实际生活问题并自己写出已知、求证,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证明。通过这样的选做题,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