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备考技巧

首页 >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陕西教师招聘面试:小学数学说课稿

陕西教师考试网 | 2020-05-04 12:21

收藏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以下内容请翻页阅读

  说课稿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下册 解决问题

  说课稿 人教版 数学 四年级 上册 《数学广角》

  说课稿 人教版 数学 五年级 上册 观察物体

  说课稿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认识圆》  

《解决问题》说课稿

  纪 伟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的内容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选择了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又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思考问题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求让学生经历全过程,同时强调合作学习,从信息的提供,探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到组织,讨论交流,都体现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搜集、创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这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为后续知识做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及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生能够积累用乘除法计算问题的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教学知识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合作品质,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努力发展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因此,教学过程中 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在课堂上应当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在这过程中也需要老师发挥指示和引导作用,所以在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所以在新课开始时,将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练习,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学法

  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的,真正的进行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理清思路。每一个学生应该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教师的演示获少数学生的活动不能代替)使学生真正成课堂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在课程开始前,我会首先利用卡片、小黑板等教具让学生复习乘除法的一些简单计算,并用小黑板出示两道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列式,题目的设置有一定的关联性和阶梯性,让学生对两步计算的乘除法有一定的认知。在活动过程中我会让学生分步列式解答,并说说每一步都解决了什么问题,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

  (一)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将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以运动会为切入点,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这时,由小精灵提出问题,“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解决问题。(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请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收集了哪些数据,能解决哪些问题。比如收集到了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有三个方阵……(一共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2个方块,每个方块5个小圈,一共有10个小圈……)

  接着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看看有了这些信息数据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比如每个方阵有多少人,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等。(每个方块有多少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个小圈等)然后我将组织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此过程中我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对表现好的学生及时鼓励。

  接下来我会根据学生不同的解决方法,要求他们说出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我会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做得好的小组及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在学生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从而顺利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我会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做一做中的问题,通过观察图画,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然后让学生小组交流,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思考探索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能装多少箱”)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只要学生说得有理,答案正确,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

  除此之外,我会让学生做一做课后练习的一些习题,主要通过这些题目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并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且及时解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首先我会问所有同学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然后我会请本节课没有积极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的同学来进行小结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我会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

  (五)作业设计

  我会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自己提出需要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的数学广角——《沏茶问题》。这个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分析家里来了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合理安排各种事情的顺序,让客人在最短的时间喝上茶。教课时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统筹法,即在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合理、最省事、最节约的方案。

  本单元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教学难点是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以下的教法:

  1.在创设情境时采用多媒体直观观察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2.在学生探究体验的这部分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然后根据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1.给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在这熟悉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在家中招待客人要沏茶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本身也有过亲身经历。

  2.在学习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新知。

  3.用再创造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活动空间中,从体验到归纳,从类比到猜想,从发现到证明。

  四、说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用“一边……一边……”造句。

  设计意图:通过用“一边……一边……”造句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体会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做不同的事情,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一)创设情景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小明招呼客人倒茶水的情景,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体验:

  活动一: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自己每天所熟悉的、简单的事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探究优化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二:设计意图:

  1、让学生设计沏茶的最优化方法。通过设计的过程,初步体验到“合理安排”这一数学知识并不陌生,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合理安排”,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设计优化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课堂小节:

  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学习完本课的想法说出来。

  (五)作业:

  1、合理安排事情顺序(课文P114做一做第2题。)

  2、找一找(课文P114做一做第3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体会优化思想在生活中应用。

  《观察物体》说课稿

  纪 伟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之前的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课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和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因此本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又为后续的知识做了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过程,学生能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发展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扬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注重知识发展和探索的过程,获得数学学习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图形的美,学会欣赏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  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说教法

  本节课将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古诗《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向学生展示这座山从“横、侧、远、近、高、低”各个角度观察到的形状。还回忆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免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进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作业练习,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学法

  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的,真正的进行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理清思路。每一个学生应该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教师的演示获少数学生的活动不能代替)使学生真正成课堂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

  了五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情景导入

  先让学生背《题西林壁》,然后我会组织学生重点讨论“横看成林侧成峰”这一句诗,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庐山会成岭又会成峰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与我的引导得出结论--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成岭又会成峰。接着组织学生讨论盲人摸象的故事,得出同样的结论。进而引出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从不同角的度观察物体。(板书)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首先我会让学生和我一起认识三个面,即正面、侧面、上面,使学生对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我会设置一个情景,让每位学生都想象自己是侦探柯南,让他们来破案。这时我会出示药箱,告诉学生一位专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他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呢?接着我会告诉学生我们的侦探柯南已经找到了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即: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画了个红十字。B 我看到的那面上写:小药箱。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没什么标记。D 药箱相对的面颜色是一样的。然后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是谁说了谎话,并说明原因。通过观察推理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药箱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进而让学生顺利的找出犯罪嫌疑人。

  接下来,我会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然后,指导学生观察其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扩展,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准备。

  最后,我会让学生观察圆柱和球,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这一环节我会继续以侦探柯南为背景,请学生破案。

  某博物馆被盗了两件古董,被盗当天门窗都是锁好的。柯南突然发现房梁上有一个小洞。接着,他们找到三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都画了古董的形状,请你来判断一下谁是小偷?

  通过此环节加深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的理解与认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首先我会问所有同学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然后我会请本节课没有积极踊跃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的同学来进行小结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五)作业设计

  我会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自己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认识圆》说课稿

  魏 翔

  一、教学背景

  《认识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及圆柱、圆锥等知识做好了铺垫。因此,本节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一课,在初等几何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对圆也有了直观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通过学习圆的概念,可以对圆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能拓展其对更多几何图形的认识。由于圆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运用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立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教学活动过程认识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圆的概念及其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圆之美;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又由于学生操作能力不强,手与圆规的协调能力较差,画圆有困难。因此,确定圆的正确画法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活动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评价。评价将贯穿本次教学活动的始终,主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无论是在学生最初思考探讨的时候,还是在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中,我都会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比如,在开始的提问环节,我会先请两位平时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来回答,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同时我会加以引导,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安排小组活动时,我会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探索新知。在课程进行到后期,我还将对那些在本节课中有明显进步的学生进行再一次表扬,激励大家向他们学习。

  三、课程设计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将采用谈话法、图片法、演示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从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安排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及其关系,并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在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和我的引导中归纳总结出圆的各部分概念及性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

  首先,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对圆,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我们都在哪儿见过圆?这时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那些不太善于表达的孩子起来发言。

  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包括南昌之星,大众车标,硬币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作一些简单的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圆的形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从古至今,圆一直美化着我们的生活。然后引用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的“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丽的”这句话导入本节课的课题:圆的世界。

  2、动手探索

  引导学生思考,与之前认识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圆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够得出这些图形都是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这一结论。于是我会告诉学生这些叫直线图形,而今天要认识的圆则完全不同,它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我会展示课前请学生们画的一些圆,学生有通过各种途径画的不同大小的圆,我会安排少量时间给学生们交流不同的画圆方法,强化对圆是平面曲线图形的理解。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拿出我课前发放的圆形纸片,开展“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的活动。“折一折”即对折圆形纸片,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痕会交于圆内的一点。我会安排同桌之间开展这一活动,并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我会讲授圆心的概念(用字母O表示)。“画一画”即在纸片上标出圆心,并延折痕画直线,从而学生可以轻松自然地理解直径(用字母d表示)及半径(用字母r表示)的概念。“量一量”即分别测量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发现直径长度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等结论。同时,我还将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示折的过程,及圆心、直径、半径的位置。

  3、实践应用

  这一环节,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图中哪些是圆心,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分别采用请个别学生回答和全班学生集体回答等形式进行。

  接着我将安排学生拿出圆规,通过我的演示和讲授,学习如何用圆规画圆,我会在学生练习前细致地讲解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我也将进行巡视和指导。由于学生经过此前的动手操作,已经对圆不再陌生,因而在学习圆规画圆时也能较快地掌握要领。

  4、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我将安排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总结,然后我会请学生发言,谈谈学习收获和学习感受,我将对他们的回答进行适当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还能增加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

  5、课程总结

  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我会为学生安排一类基础题和一类探索题。其中基础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探索题是为了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体会

  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在本节课以谈话、展示图片等方式导入,引导学生对圆进行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然后安排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不仅能轻松自然地理解圆的各部分的概念及关系,还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协调能力和交流习惯可以得到有效发展。最重要的是,本节课从始至终都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