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涉及以下内容请翻页阅读
说课稿 人教版 生物 七年级 上册 《生态系统》
说课稿 人教版 生物 七年级 下册《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说课稿 人教版 生物 八年级 下册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说课稿 人教版 生物 八年级 下册《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开花和结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下)午好!我是应聘初中生物的2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开花和结果》。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开花和结果》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此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最后一节的内容,是被子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生理活动之一,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被子植物的一生及培养爱护花草,珍惜劳动果实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植物部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标准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花的解剖观察,培养观察、分析、自学能力。通过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养成爱护花的习惯,珍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
教学难点: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
二、说学情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开花和结果现象比较熟悉,但对花的基本结构以及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知道得并不多,尤其是传粉和受精的过程比较复杂抽象,如果单凭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这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还难以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生物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采用探究性试验法为主,小组探究学习法和多媒体教学为辅的形式,通过小组交流、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呈现内容更加生动、多样,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进行学法分析十分必要,本节课将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法和辩论发现法,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沟通交流、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程序
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和教法学法的分析,现在说一下说课的主要环节即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之初,通过多媒体播放《中国十大名花》的图片,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鲜花图片,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可以有美的享受,进而激发对花的学习兴趣,引入主题。在导言中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开花和结果”提出问题,学生很自然就会提出:“开花和结果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开花之后会结出果实?”这些问题恰是本课要学生解决的重点问题,而在上课伊始阶段由学生自己发现、提出,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领明确学习目标,开始自主进行探究。
2、展开辩论,学习新知
(1)花的结构:
给学生每人发一朵花的模型,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图Ⅲ—15,观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进而对知识有真实的体验。教师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对花朵进行解剖、粘贴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认识花的基本结构,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去讨论、归纳结果,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接下来用一段视频介绍花的结构,再用多媒体展示花的各部分结构,以补充实验的不足,加强知识内容的直观性,达成第一个知识目标——概述花的结构。并讨论两个问题:(1)花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果实?(2)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通过进一步探究:假设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虫吃掉了,这朵花还能发育成果实吗?小结花的结构: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组成,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板书)再通过一个想一想:“这些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过渡到下一个内容《传粉和受精》的学习。
(2)《传粉和受精》
由于传粉和受精比较抽象,所以先让学生观察视频《被子植物的繁殖》,用形象化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抽象的生理过程,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再用多媒体简要的给学生补充介绍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的知识,并指导学生学习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最后请两名学生描述传粉和受精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花从开花到结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当花落后,果实和种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学习。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然后由师生同步绘出花和果实的结构对应关系图,顺利突破本课难点:“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板书)并且阐明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让学生体会花、果实、种子对于被子植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意义。最后让学生阅读课本104页,补充西瓜、桃树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消除学生对人工授粉的陌生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巩固新知
采用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拓展单性花、玉米缺粒瘪粒问题,解决学生在认识花的结构中发现的并不是所有的花结构都是完整的问题。
4、总结归纳
在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而且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5、作业布置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课后实践——帮助植物授粉。让学生分组去进行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仅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同学间的情感,也更好地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教材内容中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生态系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中生物的2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生态系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生物学的其他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教学目标: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标准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培养观察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培养热爱生物、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地球的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二、说学情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走入初中,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还沿袭着小学生的天真烂漫,他们形象思维发达,但是欠缺抽象思维,由于刚刚接触生物学科,他们对于生物这门课还比较陌生,这些学生情况都是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法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法、看图思考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这样的选择在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还可以使课堂呈现内容更加生动、多样。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进行学法分析十分必要,本节课将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法和观察发现法,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沟通、交流能力,可以帮助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程序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和教法学法的分析,现在说一下说课的主要环节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分为一下五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开始之前,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出两段视频,一段视频是“春天里的大自然的景象”,另外一段视频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两段视频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达到了激发兴趣的效果。
(二)、观察视频,学习新知
我会引导学生再次观看第一段视频,说出视频中有哪些生物,他们在自然界中扮演什么角色?学生通过小组进行讨论, 畅所欲言,从而得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个成员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这样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
紧接着,请学生陈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说说从这个故事里大家发现了什么?从而揭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接着,追问这样一个问题,“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他们的数量应该维持怎样的变化?”,并引导学生阅读书上材料,师生共同总结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是如果人类加剧对环境的破坏,必将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的目的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使学生形成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观念。
(三)、巩固新知
在本环节我会让学生写出与自己相关的一条食物链,这样的方式在复习了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师生畅谈,总结归纳
在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并将黑板上的板书补充完整,这样的目的在于消化本节新知,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作业布置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为题,写个小作文,这样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这个环节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并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教材内容中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同时本环节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中生物的2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并分析其原因。在此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圈和人类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圈的影响,为接下来学习如何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等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标准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几个典型实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二、说学情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走入初中不久,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还沿袭着小学生的天真烂漫,他们形象思维发达,但是欠缺抽象思维,由于刚刚接触生物学科,他们对于生物这门课还比较陌生,还难以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生物知识,这些学生情况都是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法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辩论学习法,小组探究学习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这样的选择在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还可以使课堂呈现内容更加生动、多样。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进行学法分析十分必要,本节课将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法和辩论发现法,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沟通交流、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程序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和教法学法的分析,现在说一下说课的主要环节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之前,我会通过一段视频展示美丽的地球上生机勃勃的景象,人类的出现使地球更加美丽,但是人类的无度活动使地球满目疮痍,通过这样一段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达到“课未使,兴已浓”的效果。
2、展开辩论,学习新知
我会向学生出示一个辩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方的观点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有正面影响;反方观点:人类活动对环境有反面影响。先将学生分为两个辩论队,大家集思广益准备资料;紧接着,每队排除四名代表组成辩论队开展辩论。辩论过程中,我会适当引导,将辩论引入一个平等、自由、热烈的氛围中,防止同学之间的互相攻击,并给予学生高度的评价。通过辩论在提高学生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能使学生更客观全面地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最后达成共识,共同为环境保护做贡献。
3、巩固新知
在本环节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生活的社区里有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学完本课你认为应该怎样改变这些现状”。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巩固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生物与生活相联系,使所学达到所用,更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铺垫。
4、师生畅谈,总结归纳
在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这样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在一次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5、作业布置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了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以值日小组为单位,拟定一份保护环境的计划。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学生间的情感,同时也更好地贯彻了环保理念的渗透。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教材内容中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初中生物教师的0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生物遗传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来推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能力目标:在推测过程中,能运用证据和严密的逻辑作出科学的推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的争论,形成重视证据,不迷信,敢于怀疑的思想品质和批判意识。认同珍惜生命,保护地球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的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描述“化学起源说”中的生命起源的过程。
二、说学情
对于生命起源说,学生一般只熟悉“神创论”的相关内容,对于其他假说,由于原始地球和原始生命等离现实生活太远,学生又缺乏一定的化学基础,所以不容易掌握。同时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关于本节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本节课我会采取合理教学方法予以引导。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会利用创设情境法,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之后主要以启发、讨论法教学为主,触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四、说学法
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极的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自主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搭建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本节课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来阐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人类进化的录像,学生在观看人类进化的视频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来。
(二)合作交流,深入讨论
1. 神创论
向学生播放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的视频故事,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简单概括“神创论”的观点。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神创论”没有科学依据,难以令人信服的结论。让学生养成相信科学的好习惯。
2. 化学起源说
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内容,思考并讨论地球上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悬念中积极思考,了解原始地球的状态,积极投入到课堂气氛中。接下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图片,并对米勒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米勒的实验能说明什么?”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与其他学生进行分析、交流,得出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能实现的。在思考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引导和提示,对于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主要采用引导、讲解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三)发散思维,深入探讨
在学生理解化学起源说的基础上,让学生探讨50页的技能训练,共同讨论图表中证据和推测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严密?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深入学习了科学推测的方法,探究辨析了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并且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了科学推测判断;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了人类探索生命起源奥妙的艰辛,体验了进行科学探究要敢于付出一定的代价,要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循严密的逻辑推理,而不能凭空想象。
(四)分析归纳,总结重点
在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总结,加强对几种“生命起源说”的认识,体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根据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我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将51页的练习的1、2作为必做题,以加强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选做题为让学生自主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最新报道并和其他学生探索地球外的生命。通过这样的布置,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发现、思考宇宙的秘密。
六、说板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 神创论——地球上一切生物都来自神的创造,物种是不变的。 无科学依据不可信。 2. 化学起源说——地球上原始生命经历及其复杂的变化: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 无机物到有机物是可实现的,但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还只是推测。 |
这样的板书设计清晰简单,一目了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中生物的2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以家蚕为例讲解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生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情况,为接下来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发育打下基础,本节课是生物生殖发育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标准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昆虫的生殖方式及特点,举例说出昆虫的发育过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物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自然现象。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变态发育的概念。
教学难点: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二、说学情
(过渡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八年级的学生处于叛逆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但是自学能力较弱,他们形象思维发达,但是抽象思维刚刚起步还不完善,通过一年的生物课程学习,他们对于生物这门课已经渐渐了解,还难以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生物知识,这些学生情况都是我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说教法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讲解法、看图学习法,小组探究学习法并辅以多媒体教学,这样的教法选择在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还可以使课堂呈现内容更加生动、多样。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进行学法分析十分必要,本节课将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法和自学发现法,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沟通交流、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帮助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五、说教学程序
(过渡语)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和教法学法的分析,现在说一下说课的主要环节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课之前,我会通过一段视频展示蝴蝶翩翩起舞,并配以歌曲《梁祝》。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梁祝化蝶”,比翼双飞,是人们对纯洁爱情的憧憬,但科学地讲美丽的蝴蝶究竟是谁变来的呢? ”通过这样一段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达到“课未使,兴已浓”的效果,引出课题《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2、看图讨论,学习新知
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分别为“蚕的用途”和“蚕的生长历程”,指导学生看书上图片,通过自学使学生对蚕的一生有了初步了解。紧接着,将学生分成小组,以蚕的一生为题展开讨论,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给予指导,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讨论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其他成员进行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家蚕在各个阶段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在此时,进行迁移学习,引到学生了解蜜蜂、蝇、蚊等昆虫的生殖发育,最终总结出昆虫变态发育的过程:卵→幼虫→蛹→成虫,以及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征及代表昆虫。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和迁移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自学能力。
3、巩固新知
本环节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和代表昆虫,从而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新知,培养总结归纳能力。
4、师生畅谈,总结归纳
在小结环节,我会让学生畅谈与昆虫有关的诗句、典故、谚语等等,这样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5、作业布置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了一个选做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典型昆虫,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融入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知识,既有科学性,也不能少了趣味性。 这样的作业,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能将生物学科与生活相联系。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教材内容中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