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备考技巧

首页 >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陕西教师招聘面试:初中地理说课稿

陕西教师考试网 | 2020-05-04 15:50

收藏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以下内容请翻页阅读

  说课稿 人教版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地图》(第一课时)

  说课稿 人教版 地理 八年级 上册 南北气温的差异

   

 《地图》说课稿(第一课时)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地理的06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些都是读图用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2、教学三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初步学会运用地图。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增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尺的计算;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本节课的难点是:利用经纬网判别方向,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是利用经纬网判别方向这部分内容学生首次接触,十分抽象,而学生抽象思维还不够强。

  说学情

  初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说教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结合地图进行讲练的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结合地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地图利用地图。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说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抓住青少年的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学生进行自主和探究学习,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比例尺的类型,地图上方向的判别、地图的应用”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两次动手操作来完成。

  激趣导入:

  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展示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并提出问题:图上画出了学校的哪些教学设施?我们的教室在哪里?(操场、办公楼、餐厅、水房,教学楼等)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用直尺和米尺分别测量出图上教室的长和宽和实际教室的长和宽, 并计算出:图上长度是实际长度的几分之一,这个数值就是比例尺,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是通过探索身边熟悉事物,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教师设计的问题情景。

  讲授新知:

  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比例尺。我将分两步解决,第一步是认识比例尺,向学生展示三幅地图,让学生找出这三副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有哪几种表示方法?通过读图,让学生知道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法: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

  第二步是比例尺的应用,我设置了一个"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做到对比例尺熟练掌握。第一题巩固练习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第二题练习比例尺的计算,第二题练习比例尺的应用。

  然后承转:地图只有比例尺是不行的,还要有具体的方向,下面我们就学习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关于地图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一是一般定向方法:图上既没指向标又没经纬网,它们的方向判别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二是指向标定向方法:地图上给定了指向标,可按照指向标的指向判别方向。经纬网定向方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可按照经纬线判别方向。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和实际应用最为广泛,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点。

  知道方向的判别方法后,我设置了一个"练一练"的活动,用三道题的形式巩固学生的记忆效果,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回忆一下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如果两点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如何确定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

  3.图中的X、Y、Z三点, Y点在X点的什么方向,X点在Z点的什么方向?

  在地图上不可能把所有的实物都缩小成图形,而是用特定的图例来代表实物。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从而引出图例和注记。

  图例和注记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认识图例。我设置了一个“猜一猜”的活动,我采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一些常见的图例,然后我用课件展示一些图例让学生猜出图例所表示的地理实物。这样即可以引导学生记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和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类练习题,一是填表题,考查学生对比例尺的掌握程度。二是读图题,考查学生判别地图方向的能力。三是综合题,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地图的能力。这些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总结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以下3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2.你的体验是什么?3.你掌握了什么?因而其总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布置作业:

  我设计了一道实践活动题:小组合作丈量学校,每人画一幅学校平面图,并用图例表示出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餐厅,操场,花园及主要的道路。

  目的: 1.通过创设一定教学情景,运用所学的有关地图方面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通实践,增强对所学地图知识的理解,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3.探究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空间。

  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

   初中地理“南北气温的差异”说课稿

  杨红艳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南北气温的差异”。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与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的第一课时,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在内容编排上都是围绕气候特征这一主线展开的。要了解气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基本要素--气温的分布及特点,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前提和基础。(二)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气温资料及地图来认识我国气温分布规律,进一步探究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三)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从以下三方面使用教材。

  1.开放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进必要的素材与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

  2.精心设计活动

  在教学中,活动的设计以探究和发现为核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

  充分利用各种图形,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四)教材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

  (1)有关“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的分析判读。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二、说教法

  (一)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与说明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形成原因。

  (2)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并熟练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温线图),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我国温度带划分图,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范围,并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分析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由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所孕育的不同文化的欣赏的情感。

  (2)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材料,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图析文,发现问题,自我感悟,建构新知。

  2.合作学习

  利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互补,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提高。

  3.探究学习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善思,乐于探究,在活动中探究理解,探究后提炼观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和对教材结构、学生特点、教学策略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引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引入“外出旅游时该如何选择衣物”,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此设计也是根据新课程理念 “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问题驱动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指导学生分析、探讨以下问题:

  1.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主要穿过了哪些地区?(指导学生动手在地图册上将0摄氏度等温线画出来,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加深印象。因为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线南北的植被、耕地类型、河流水文特征、农作物种类等,均有较大差异。)

  2.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

  3.计算一月份漠河和海口的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逐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并且知道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南海诸岛)。

  然后,在学生掌握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读图分析,认识到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并且知道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

  在本环节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读图探究、自主学习掌握我国冬夏两季气温的分布规律,教师也因势利导归纳出读气温图的方法。同时也解释了前面设置的悬念,还能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为什么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却还要除去青藏高原呢?老师再次因势利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原因。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

  此环节的学习是本课的难点,主要采取小组互动的形式,指导学生共同探究来完成。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必要的素材:我国1月与7月平均气温图; 海口、北京、漠河三地纬度及气温图表。

  学生合作探究、读图填表,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储备总结出: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夏季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于在高原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的影响)。

  由于自然环境总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呢?由此进入第四个环节的学习。

  (四)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将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首先,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及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让学生认识气温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掌握各温度带的划分。其次,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通过联系实际认识气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活动结束后,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如果时间充裕通过课堂练习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设计应直观、系统,不仅要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