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备考技巧

首页 > 陕西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陕西教师招聘面试:高中品德思想说课稿

陕西人事考试网 | 2020-05-05 10:13

收藏

  温馨提示:本文涉及以下内容请翻页阅读

  说课稿 人教版 政治 高中 必修1 《影响价格的因素》 

  说课稿 人教版 政治 高中 必修1 《征税和纳税》 

  说课稿 人教版 政治 高中 必修2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说课稿 人教版 政治 高中 必修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说课稿 人教版 政治 高中 必修3 《传统文化的影响》 

  说课稿 人教版 政治 高中 必修3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说课稿人教版 政治 高中 必修4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说课稿 人教版 政治 高中 必修4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各位考官好,我是来应聘高中 政治的X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选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框题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本框的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延续。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为生产与经营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本框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三维教学目标主要确立如下:

  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理解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区分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能力目标:

  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原理,并能用它来解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培养学生一种知识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问题及鉴别、思考、判断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要平等的看待每一种经济成分的地位与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根据知识的抽象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本节课的难点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二、学情分析

  从高中开始,学生对于政治这门学科的学习逐渐渗透到国家的经济生活这一块。学习的内容不再只是关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的一般规律,国家经济的运行等。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逐渐掌握这种相对宏观知识的学习方法,从本节课的内容来看,知识更加宏观,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所以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多寻找生活中的切入点,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法分析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框内容相对抽象和理论化一些,而且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层次多,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情景探究法和问题探究法为主以讲授法为辅的教法。

  四、学法分析

  至于学法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合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采用这样的学法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五、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结合本课的内容,我设计了小调查作为导入,上课的时候随机询问同学们的父母都是在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然后抛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性质的工作岗位呢,它们都处于怎样的地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引出本框题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导入可以帮助学生明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讲授新课

  根据指示的特点,我进行了知识的整合和教学的调整。先带领学生了解六种经济成分,然后再学习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及我国实行该经济制度的必然性。前一块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究来完成。后一块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在为了突破这一部分难点内容时在开展新课之前我会以学习卡的形式给学生介绍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两者联系的知识,以及让学生了解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区别。下面我就来具体介绍一下新授过程。

  首先让学生阅读本框题的内容,同时思考,本框题主要介绍了几种经济成分,它们各自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是什么?学生自主探究完成之后,我会请学生来当小老师,分别上台介绍这六种经济成分。学生介绍完成之后,我会针对学生比较难于理解和区分的如个体经济以及私营经济,加以解析,来帮助学生把握。这样设计是因为:倡导学生主动参加与交流合作,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如何思考,如何识别信息,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和热爱,形成了自我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然后我接着提出问题:这六种经济成份各自是否完全不同?从而引导学生转入到所有制结构的学习。先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阅读课文后,学生可以归纳得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会让学生阅读学习卡上的内容,然后我系统讲解该基本经济制度,来帮助学生把握。

  接下来是对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学习,我提出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呢?其中主要实现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我先向学生补充说明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区别,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也会走到学生中间去进行启发引导,这样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之上,小组派代表汇总发言,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学生通过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进行讨论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分析问题的实际经验,通过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和集体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和教师的引导下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使他们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经验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接着是关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这一经济制度, 我会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牛耕地”、“农业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温室”主要从我国的社会性质,初级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客观规律来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掌握分析与综合、发散思维多向思维等思维方法。

  经过上述环节的安排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新授环节。

  3、巩固小结

  在巩固小结环节,我会结合板书来与学生一起回忆这一节课的内容。由于知识点比较多,也比较抽象,所以通过师生共同回忆知识点的方式,不仅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也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4、作业布置

  结合自己父母工作所属的经济成分,针对该种经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可以撰写一份小论文。这样个性化的作业充分调动学生所学知识, 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目了然呈现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作为复习提纲来进行具体内容的回忆。

  说课稿 招教事业部

  《影响价格的因素》说课稿

  各位考官好,我是来应聘高中 政治的X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影响价格的因素》,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题内容选自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的内容。这一框题主要介绍了影响价格的两方面因素。分别是供求对价格产生的影响,以及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本框题的内容有效地解释了在消费过程中商品价格的由来,丰富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这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经济常识的基础,所以本框题的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三维教学目标主要确立如下:

  知识目标:

  识记几个名词概念如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等。理解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以及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探究 ,能够深入理解价格与供求、价值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题学习,培养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为: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本节课的难点确立为: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来看,高中生已经处于抽象思维阶段,并且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这为他们学习经济常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毕竟是刚进入高中学习,具有对于高中学习的学习模式还不太适应,所以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认知,加以运用和引导。从内容来看,本框题实质上是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看似抽象,实则是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

  三、教法、学法分析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针对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选择以情境探究、讲授为主的教法。通过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从而让他们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性。对于抽象的知识,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

  通过至于学法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合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采用这样的学法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价格其实和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我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切入设计导入。上课之始,先请同学们从他们的消费经历中,去找找有没有消费同种商品却花了不同的钱。待几名学生分享了他们的经历之后,我呈现教材中设置的四个镜头材料的内容。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商品的价格会有变化?从而导入新课。设计学生谈自己的消费的经历,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接下来所学的内容其实是和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培养他们透过现象探究事物本质的意识,以及对新内容的探究欲望。

  2、新授环节

  这个环节是帮助学生解决两个问题:分别是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以及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

  首先是供求对价格的影响。我会带领学生阅读顺接课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阅读这四个镜头,联系自己的生活去谈谈:为什么商品的价格会有变化,导致价格变动的差异因素是什么?以这四个日常生活当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作为材料,组织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来探究材料中蕴含的经济常识道理。通过讨论学生不难得出供求对价格产生影响。但是供求是如何对价格产生影响的,这对于学生而言,要解释清楚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会先让学生接着阅读供求影响价格这一目的内容。在学生有初步感知的基础之上,我会给学生讲解供求影响价格的过程,供不应求形成卖方市场,供大于求形成买方市场。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形象的理解,我还会以生活中的例子来演示这个过程。同时,要求学生阅读“名词点击”中的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含义。教师的系统讲解,配合生活情景的解析,从抽象和形象两方面来帮助学生达到对于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理解。从而突出了重点之一。

  其次是关于价值决定价格的学习。这个内容既是重点,也包含着本课的难点。我会先让学生通篇阅读这一目的内容,阅读的时候找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概念以及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关注专家点评和相关链接的内容。学生阅读完之后,我会以教师讲解和情境验证详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重难点的突破。我会系统给大家讲解为什么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商品,通过讲解这个商品价格产生的过程来让学生感受价值是价格的基础,理解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感受价值规律的表现。这些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讲解的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多与学生以问答的方式互动,多鼓励学生,给予他们信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一定能够对这些知识达到初步的理解,但可能不明晰,所以我会接着通过巩固练习环节,来夯实学生的理解。

  3、巩固练习

  直接使用该目中的两个探究问题,分别组织学生小组间探究讨论。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讨论完毕小组总结汇报,教师补充总结。由于这两个探究内容难度适中,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找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4、小结环节

  小结环节我打算自己进行小结,将这节课的知识点再次加以简单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5、作业布置

  学生完成相关同步练习。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夯实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卖方市场

  供大于求→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2)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

  我的主板书主要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脉络。

  《征税和纳税》

  各位评委XX好,我是来应聘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征税和纳税》,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征税和纳税》这课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题,本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是税收、税收的种类及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等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提高正确的把握现实生活中的涉及税收的一些现象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自己自觉纳税的意识有积极意义。

  依据新的课标,我们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理解税收的本质;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税种的基本构成要素。了解增值税的内容及其作用、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实质及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现象。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准确把握税收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认识有关税收作用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了解对之相应的处罚的实践参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并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通过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的分析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设计如下:教学重点: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

  二、说学情:

  要教好一堂课,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和 把握,为此,我分析学情如下: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目的性强,思维独立性强、学习自觉性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占主要地位,理性思维有很大发展,有一定的意志力,注意力也以有意注意为主,但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还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自觉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服务的意识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一方面:要注意知识讲解的层次性和深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充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并注意运用各种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依据上述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特制订如下的教法:

  1.举例法: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各种休闲活动的实际例子并进行分析,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表达能力;

  2.启发法加讨论法:教师选取一个或两个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对休闲活动的各种观点,进行思维碰撞,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分清是非,形成结论。

  本课我主要采用讨论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举例法和启发法为辅。

  四、说学法:

  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合作交流法为主,同时运用观察法、举例法、分析法、归纳总结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等。

  五、说教学过程:

  教师是架设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感受和学习文章含义。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导入

  我让学生思考导入框中的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入本课所学内容。这样的导入直截了当,便于学生直击本课主题。

  (二)新授

  税收及其种类(板书)

  我让学生阅读活动所给的文字材料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积极的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把学生的发言写在黑板上。然后从学生的发言中引导学生初步概括税收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悟税收的含义;二是通过对汉语中“税”以及英文中“tax”的阐释,引导学生思考东西方税收的共同特点,初步概括出税收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概括总结出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了上述知识后,我让学生探究问题:税收的优惠政策是否违反税收的固定性。

  (1)学生阅读材料后,我让学生回答第一问。若学生回答“没有违反税收的固定性”或者“违反了税收的固定性”,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样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理解“固定性”的含义上,以引导学生探讨第二问。

  (2)让学生集中讨论:为什么税收不会一成不变?这个问题的开放性较强,我会让学生充分思考,积极发言。

  我将引导学生从固定性与强制性的关系,税收与经济调节、社会稳定等方面思考,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考结果说出来。即使学生说出来的答案不规范,我也会择要写在黑板上,以便概括学生的发言,再将其润色成结论。这正是在教学生如何学。

  另一个问题,税收的固定性不是指税收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了。税收制度和政策会随着经济形势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税收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实际上,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法的确定性。

  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税收的种类(板书),重点介绍,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这两个问题,我会结合例题,让学生在解决基本知识:如增值税及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内容等的基础上,配合练习题及时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把握。在讲解时,我注意抓住增值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和税率及优点。对于个人所得税我重点让学生搞清楚其含义、纳税人、应税项目、税率及意义等知识。并注意结合案例进行解析,让学生不仅明白是什么,也要让学生明白怎么办。

  第二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板书)

  首先,我让学生探究例子:张大爷积极纳税。

  在学生阅读活动所给的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对张大爷积极为国家纳税的启示。

  本探究活动只能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纳税光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不能从理性上深刻理解这些结论。因此,我会进一步设问:为什么依法纳税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吗?我们只有纳税的义务吗,有相关的权利吗?由此承上启下,从我国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和税收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两方面加以分析,并让学生懂得作为公民还有监督税收的征管和使用的权利。

  设计意图:一是体现生活逻辑,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利用纳税标兵的感人事迹,说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同时还有监督税收的征管和使用的权利。

  关于违反税法的行为,我会举例子让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判断例子中的行为属于哪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并说说原因。以此来夯实基础知识,并进一步强化作为公民监督税收征管和使用的意识。

  巩固:我会让学生讨论解决73页中的优惠税钱中的问题。

  小结:我让学生谈谈自己日常生中,所观察到的哪些行为里含有纳税的内容。比如:父母工资、购买食品等等。

  作业:我让学生整理本课的知识体系。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我主要采用提纲式板书,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把握本课重点知识。

  二、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2)税收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我国税收的种类

  (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

  (2)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

  (3)增强公民对税收征管和使用的监督意识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各位考官好好!我是来应聘高中 政治的1号考生。我今天说课课题是《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板书),我的说课将从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展开,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承接了第一课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民主选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民主选举面面观、选举方式的选择、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民主选举是体现国家性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公民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途径,对改善政治民主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确立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的含义、辨明不同选举方式的优点和局限性;知道我国现阶段的选举方式;培养学生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景模拟和教师讲解,学生对加深对选举的了解,以培养其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提高政治参与热情和政治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明确民主选举是公民神圣的政治权利,公民应珍惜这一权利,审慎投出自己的一票以选出人民满意的代表和领导,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结合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不同选举方式的含义及其利弊以及对政治生活的意义,只有把握这些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我国现阶段所采取的选举方式。本节课的难点则是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即在未来的生活中,如何塑造学生正确的选举态度并提高其选举能力,从而在理性的基础上投出理性的一票,体现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

  二、说学情

  现代教育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教学之前应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从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看,高中生已经对选举这一政治权利有所了解,在生活中也会有意识地关注选举,并对选举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和评价,但由于尚未真正参与选举,同时易受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学生对选举的认识还不深入、全面,甚至有失偏颇。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现场模拟选举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对选举的认识,以充分调动学生关注现实的主动性、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恰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结合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讲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对比法。通过将班级创设成一个选举现场,学生能在选举模拟中把握相关知识;对比不同选举方式的利弊和不同选民的选举态度,既能强化教学效果,又能端正学生的选举态度,提高其参与实际政治生活的能力。以上两种教学方法,既能充分体现“学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指导学生采用情境探究法和讨论法。学生通过情境探究和课堂讨论,能增强其学习兴趣、活泼课堂氛围,又能扩展自身对选举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核心环节,下面我将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1.图片导入 直观感受

  在导入环节,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乌坎选举、美国奥巴马大选场景和课本中的三个镜头,拉近学生与选举的距离。并请学生谈谈看完这些图片后的感受和启示,我讲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评。

  2. 情境模拟,生动授课。

  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评后,我会这样提问“同学们,想不想进行角色换位,融入到图片中的场景啊?”通过这一问题,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模拟选举。在正式选举之前,我将确定若干候选人竞选相关职位,其他同学充当选民。接下来各候选人进行演讲,发表各自的施政纲领,然后由选民投票表决,并宣布选举结果。

  学生模拟完毕后,我将结合学生的选举情境进行知识梳理。这里主要梳理的是本课的知识重点——各选举方式的含义及其利弊(板书:主要的选举方式)。如在模拟选举中,村长是由全体选民共同直接选出,是直接选举。其优点在于每个公民都有机会选出自己值得信赖的代表和领导人,但该选举方式在地里范围较广、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有关其它选举方式的知识也将通过这样的方式一一击破。

  接下来我将继续提问:“如果将班级模拟扩大到全国,这些选举方式又会有哪些适用范围?它的选择又会受哪些条件的制约呢?”提问后我将指导学生阅读第16-17页的相关内容。(2min)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整体把握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变化,并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是本课的难点(板书),我仍将结合学生的模拟选举来进行突破。在这个环节,我将采访不同选民的投票心境,并结合自己对选举现场的观察来终结出选民的选举态度和投票标准。如选民是否因收贿或是出于人情投票或是盲投、是否有弃权情况,并分析这些现象所产生的政治后果,从而引导学生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应积极参选、出于公心、在了解候选人的基础上投票,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增强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和实际政治参与能力。

  3.真题演练,巩固新知

  在练习巩固环节,我将选取几个高考相关真题,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知识迁移能力。

  如(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卷,16)在某省2007年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后选人的差额选择,有的实行“海选”(不制定候选人)与差额选举相比,“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①增加了选举成本②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③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④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结合板书,系统总结

  我会这样进行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选举有哪些认识?”这一小结方式既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能达到理清脉络、巩固知识的目的。

  5.课后调查,扩充理解

  本节课的作业是进行课后调查:学生就自己所在社区或居委会的选举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民主选举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的践行状况。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整体较为简练,学生能清晰地把握知识框架。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选举方式 含义 适用范围 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条件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积极参选

  出自公心

  了解候选人的品质和能力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各位考官好,我是来应聘高中 政治的X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权力的形式,需要监督》,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个框题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政府的职能、责任、和权力 ,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第三课我们的政府是一个怎样的政府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部分内容,所以这个框题在整个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三维教学目标主要确立如下:

  知识目标:把握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认识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了解“阳光工程”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针对具体的情景和问题进行分析,阐明权力的监督机制以及如何监督权力。学会辩证地观察和认识问题,对于权力能一分为二地看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念,提高学生(公民)参与监督政府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为什么要监督政府?以及如何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而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因此如何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二、学情分析

  掌握学生的情况有助于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逐渐占主导。但这一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初中与高中 政治教学的差异性,对于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成为教师在备课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学生通过之前的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的政治常识,但由于认识水平有限,对有些内容仍然难以理解,这些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的考虑因素。

  三、教法、学法分析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针对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选择的教法是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带领学生剖析丰富的案例,同时配合教师的系统讲授,帮助学生对各种分配方式达到更好的把握。

  至于学法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讨论法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碰撞思维的火花,拓展大家的思路。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接下来我来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1、设疑讨论,导入新课

  复习依法行政基本观点后,引导学生思考:若政府没依法行政怎么办?在学生思考和发言的基础上顺势导入新课。以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既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下来,运用多媒体播放已看过的《焦点访谈》视频。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焦点访谈》备受众人关注?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总结这是因为社会公众关注腐败问题。

  2、层层深入,探究新知

  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关于政府官员违法乱纪、乱用权力的资料,引发学生思考:“①作为高级政府官员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的现象?②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什么重大意义?”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整回答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重大意义(板书: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

  通过以上的思考和阅读,学生对政府权力监督和制约的重要性有了很好的理解。接下来,我会进一步提出问题:“①我国历史上对于权力监督有哪些机构?②联系当前状况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引发学生思考。

  如何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知识点,我会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社会民间反腐败事例以及与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资料,激发学生讨论:“通过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建立和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离不开什么?”

  通过分析,学生不难得出结论,这个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板书:措施:机制)

  要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就必须建立健全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主探究,按监督主体的不同对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进行划分(板书:体系)。并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的例子,让学生判断监督的形式,加深行政监督体系理解。到这里,本课的重难点就突破了。

  在此基础上,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有什么目的和意义呢?”启发学生思考,进入到第二目知识点的教学。(板书:“阳光工程”)这一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我会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自主探究,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言来谈谈他们对阳光工程的看法,从而帮组学生进行理解。

  3、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会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政府权力的行使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为了将书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小任务:调查本地政府政务公开的相关内容,看看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五、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主要采用刚要式的板书设计,我来呈现本框题的知识框架以及的重难点知识,以帮助学生把握。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措施:机制、体系

  2、“阳光工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传统文化的影响》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应聘的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传统文化的继承》(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方面来阐释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题所处的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本单元按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顺序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发展;最后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本框题主要是介绍第二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尊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天如何发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将对学生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对于本框题,《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为:“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教材对本框题教学内容的体现主要有:在第一目《体统文化面面观》中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在第二目《传统文化在今天》中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要求,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师情感的引导,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概念;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问题。因此,教学重点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传统文化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想要学生能够理解它的内涵,只有通过对其表现形式的分析,帮助学生把握。与此同时,学生只有认识了传统文化的作用,才能明确今天我们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才能从情感上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形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因此,传统文化的作用也是教学的重点。能因此,传统文化的作用是教学的又一个重点。

  本框题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过哲学常识,认识和对待事物还不能自觉做到一分为二、全面辩证。所以从价值观形成来看,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是教学的难点。

  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的思想政治必修课开设顺序是按照教材顺序进行的,所以学生还没有学习过哲学常识,认识和对待事物还不能自觉地做到一分为二、全面辩证。从学生思想方法上看,正确对待不同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难点。同时,要真正做到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分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需要掌握判断的标准,即它对现实生活的积极作用。对于这个标准和作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从价值观形成上看,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个科学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只有突破这个难点,才能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并为后面的文化创新与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美国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知识能力上看,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作用,学生在第一课中已经学过,具有一定的认知、思辨和实践能力,为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从学习心理上看,作为高二学生,他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敢于提出问题,对事物具有新鲜感,同时,他们又具有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普遍不足,由于缺乏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看问题容易产生片面性,被现象所迷惑,认为传统就是过时,就是落伍,就要被淘汰。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这些特点加以引导。

  三、教法分析

  对于本框题的教学我主要赛用设疑激趣法、情感引导法以及情境教学法。

  设疑激趣法: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教学的四个层次中层层设疑,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行为。 情感引导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引导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陶冶性情,以达到知、情、行统一的最佳效果。情境教学法:将视频、图片、音像、时事等资料有机整合,将学生带入到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围绕着传统文化让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去讨论、去运用,使教学中的内容、学生、教师较好地融为一体,师生共同在教学中获得新知。

  四、学法分析

  至于学法方便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合作探究法,通过课前的实践调查、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共同协作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的能力。课堂上合作探究讨论,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分析,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辩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要立足实际,发挥学生实践调查和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根据本模块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前准备的分工安排,在课前就布置四五位学生分别就福州特色民俗、工艺(福州三宝、榕城三绝)、艺术(闽剧、评话、十番)、民间传说(陈靖姑祈雨、林则徐放鹤)、三坊七巷等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历史、现状,进行探究活动收集资料。

  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传统文化,分为“激趣导入——活动感悟——探究思辩——升华导行”四个层次,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德国的普克朗认为:“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因此,一开始,我就运用对比方法,进行设问,福州和西安、南京、北京一样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你们同意吗?(有的学生会表示同意,有的学生可能会表示惊讶并质疑。)然后再设问:“为什么说福州是一个文化古城?”进一步制造悬念,引发学生思考,由此开始新知的学习。

  (二)活动感悟

  紧接“为什么说福州是一个文化古城?”的悬念,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展示,并与教师经典点拨相结合,使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感情,并从中悟出传统文化的真正含义。

  首先是播放视频:元霄灯展。

  要求学生围绕着教师提供的元宵灯会的传统习俗、制作工艺、节日活动、举办地点的建筑等方面,以图片影音资料等方式进行展示,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议。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比如,对海峡两岸共同举办灯展的思考,让学生认识到,同根同祖的传统文化习俗,源远流长,说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突现了政治学科特色。再如,通过文化现象的分析,让学生对福州传统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她虽没有宠大恢宏的气势,却具有好似茉莉花一般清淡精致的南方闽文化特色。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归纳提练,通过所展示的材料进行归纳,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几种表现形式。第三,引导学生思维延伸、思想升华,通过引导学生从认识福州传统文化延伸到认识中华民族,从福州地方传统文化上升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达到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从而增强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

  紧接着,通过学生的展示活动,和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让学生在点评中思考归纳传统文化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教材中介绍了“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此外,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学生容易简单将二者直接等同,教师应抓住契机,引发课堂讨论,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产生于历史,具有很深厚的民族历史渊源,又在历史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所以历史继承性和与时俱进应该是传统文化应有的特点。这样,师生在课堂中通过讨论、探究,产生共识,在疑中思,思中辩,辩中悟,悟出传统文化的特点: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应有的时代性。

  (三)思维探究

  在此,将继续运用灯会的案例,进行递进式设问。设问一:福州市政府为什么要举办灯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设问二:是否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起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设问三:为什么同是传统文化但作用不同呢?以陈靖姑祈雨故事中包含的积极与消极作用的对比分析,温习第一课中学习的“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道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借助问题的探究和学科知识的支撑,突出传统文化作用双重性的这一重点,为实现难点突破提供基础。

  关于本框题的难点,我主要通过案例探究来突破。先通过对传统文化双重作用的学习,学生能较容易看出相对应的态度:对先进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对落后的传统文化要抛弃。明确了对待先进与落后的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可是如何判断传统文化的先进与否呢?引导学生围绕着“如何评判福州传统节日“拗九节”这一案例,掌握辨别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标准尺度:是否与时俱进,是否促进社会个人的进步发展。由这一判断标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评价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四)升华导行

  教师运用讲述法,配合多媒体展示板书,点出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继承,“怎么样”继承的问题,进一步引导思想和行动上的升华,做到对内容的小结延伸。

  最后让学生思考:福州地方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但在洋节盛行的今天,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请你结合自身实际从传统节日这一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可以践行所学知识,使知识达到导行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主要通过多媒体将所学知识呈现出来。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各位考官好,我是来应聘高中 政治的X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多样性是当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因此,本框知识为本单元文化交流、传承与创新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三维教学目标主要确立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文化的精粹及其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能力目标: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则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所在。

  二、学情分析

  掌握学生的情况有助于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接下来我来分析一下学生情况:当代高中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对外来的文化特别敏感,也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这些认识都还停留在浅层次,必须引导他们全面的系统的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另一个方面,当代学生对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却相当陌生,只有一些零碎的片面的甚至不正确的认识。因此通过本框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法、学法分析

  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教法和学法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针对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选择的教法是讲授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带领学生剖析丰富的案例,同时配合教师的系统讲授,帮助学生对各种分配方式达到更好的把握。

  至于学法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讨论法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碰撞思维的火花,拓展大家的思路。

  在本节课前,我还会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查找有关中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的资料;第二组负责查找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第三组收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有代表性的民歌;第四组查找历届奥运会的会徽资料。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是本次说课的重点环节,所以接下来我具体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在上课之初,向学生播放《北京申奥宣传片》视频。利用视频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美的感受。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2、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采用板块式教学,即三大板块,六大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板块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板书: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探究活动1:“环游世界说文化”

  首先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上讲台来为大家讲解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的不同,通过对比,揭示出这两个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总结出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接下来由第二组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留下的不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以上活动,提出问题:“从同学们以上的介绍中,你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哪些不同?它们有哪些鲜明的特色呢?”请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异彩纷呈,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集中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展现来。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二】:透视文化多样性-----突破重点(板书:透视文化多样性)

  探究活动2:听唱民歌,说差异

  第三组的同学播放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有代表性的民歌,也可自行演唱。 听完后请学生思考:“(1)表现在民歌中的文化多样性,仅仅是内容,曲调方面的差异吗?(2)你能否以服饰,饮食为例,说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由我进行适当点拨,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及其表现。

  探究活动3:看交往礼仪,知文化差异

  我会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幅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图。帮助学生体验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理解了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突破重点。

  【板块三】尊重文化多样性-----突破难点(板书:尊重文化多样性)

  探究活动4:众说奥运会徽

  由第四组的同学展示三个奥运会会徽,解释这三个奥运会所体现的文化印记,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从各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看各国文化,让学生体会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感悟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学生产生情感认同。

  探究活动5:教师用多媒体呈现中法文化年的flash,显示中国到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的图片,比如:在法国街头出现了中国的京剧脸谱,中国孩子玩的风车,中国的大熊猫。出示法国到中国举办文化年的图片,比如:法国在北京举办的音乐会,法国空军的飞行表演等。

  接下来激发学生讨论:“中法文化年的举办对中法两国来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探究活动6: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1)此曲吸引你之处在哪里?(2)由此可见,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活动5和活动6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懂得,面对开放的世界,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同时也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从而突破难点。

  3、巩固练习

  在这个环节,主要是用多媒体呈现一些相关的习题给学生完成,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结环节

  这个环节,我会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小结。这样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板书设计

  以上是我的教学过程,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主要采用纲要式的板书设计,来呈现本框题的知识框架以及的重难点知识,以帮助学生把握。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二.透视文化多样性

  三.尊重文化多样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各位考官好,我是来应聘高中 政治的X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选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题共有两个目的内容,第一目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出发,引出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第二目分析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的含义、地位及意义。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本框题学习的“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的根本方法,通过本框题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属于方法论的要求,在全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三维教学目标主要确立如下:

  知识目标: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框题的学习,学生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能够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实际问题,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为: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原则。

  根据知识的抽象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本节课的难点为: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较难理解。而且本框内容属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上还比较薄弱。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这些问题。

  三、教法分析

  遵循“以学生为主,还学于生”的理念,我主要采用引导启发法为主,以情境探究法以及讲授法为辅,通过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系统讲解夯实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

  四、学法分析

  至于学法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合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采用这样的学法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主要采取复习导入。上课之始,先带领学生复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框题的内容,问学生: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原理的内容是什么?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为继续学习本框题内容奠定基础。

  2、新授环节

  根据本框题内容的特点,我对教材加以简单的调整调换第一目和第二目内容的教学顺序,先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再进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教学。

  (1)坚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多媒体呈现图片故事“小驴过河”,小驴驮一袋盐过河摔倒水里,站起来后觉得轻松多了,于是第二次驮棉花过河的时候故意摔倒在河里,希望棉花能轻点,结果重量却增加了好几倍。小驴不堪重负,再也没有从水里站起来。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为什么驴子为什么再也没有从水里站起来?请用哲学观点加以分析说明。以图片故事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分析,运用上节课的“矛盾特殊性”原理可以加以说明。并得出方法论:做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点在理解上没有太大困难,所以我主要采取学生自学为主的方式来进行。我会让学生在自学的同时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以及意义。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我多媒体呈现:如果问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很难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应当给出确定的条件。对于卖雨伞的人来说,就是好事;对于卖纸扇的人来说,就是坏事。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两个问题:(1)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体问题的?对教材的材料题进行修改,使其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讨论中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运用于生活实际,指导实践,突出重点。学生交流汇报后,教师进行归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从而完成学习。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我会继续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出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结构。但是这一目的内容学生深入理解起来稍有困难,所以我会通过大量的情境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如对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进行教学时,我会多媒体展示:“校园文明班级的评比”我校开展文明班级评比,评比项目主要有六大项:学习、出勤、卫生、两操、黑板报、仪容仪表,还有两项附加分:好人好事加分,违纪行为扣分。综合以上八个项目进行评分,最终评出校园文明班级。学生思考:结合本班实际,谈一谈本班在争创文明班级的过程中:①应以哪一个项目为重点?②其他项目能忽视吗?③做为重点的项目是不是始终不变的?指导小组内充分进行交流,汇报发言。这样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出发进行分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主次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我也会以此方式来进行。

  接着是带领带领学生去体会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这里,多媒体呈现材料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让学生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然后我会以讲授的形式,对两点论和重点论进行讲解并结合时政内容加以分析,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热点,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带领学生去感受方法论。

  在这这目里,学生较为难理解的是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矛盾、以及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里,我会通过表格的方式分别从外延、作用、研究问题、方法论等几个方面分别对两组概念进行比较,让学生能够区分开来,从而突破难点。

  3、巩固小结

  为了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列出。并请一个同学来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独立的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列出。并指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学生自主复习,从宏观与微观上把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而也很好的完成了小结。

  4、作业布置

  政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内化,也强调学生外化的能力,所有针对此,我设计的作业如下:请同学们运用矛盾分析法来谈谈如何正确看待目前的台湾局势?,可就此问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设计这个作业,考察的正是学生活学活用,分析时政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

  2、地位

  3、意义

  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及次要方面

  3、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通过这样的结构式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一目了然的掌握本课的知识脉络。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各位考官好,我是来应聘高中 政治的X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选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联系的观点是哲学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观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也是学生应掌握的方法论。本框题内容是前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延续,同时学好本框题也 为学好辩证法的其他观点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书乃至整个辨证法部分都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的分析,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三维教学目标主要确立如下:

  知识目标:

  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具体事例,学生能够掌握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选择最优方案,寻求最优目标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树立为集体为国家作贡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为: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根据知识的抽象程度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本节课的难点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由于高二学生刚学习哲学,而哲学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又很抽象,这使得大多学生对哲学心存恐惧,认为深不可测,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尤为被动。学生此前已学过唯物论的基本知识以及辩证法的一小部分内容,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本框题作为前一框题的方法论,学生学习本课有一定的延续性。此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兴趣;联系的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这对初学哲学,对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关系不是很明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上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这些特点。

  三、教法分析

  根据新教材的理念,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主要采取以下教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漫画、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方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四、学法分析

  至于学法方面,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合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采用这样的学法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

  四、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所以接下来我重点介绍一下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主要采取歌曲导入。上课之始,播放成龙刘媛媛的歌曲《国家》,同时出示歌词,在学生欣赏完歌曲以后,我提出问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强的国,哪有富的家”这些歌词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通过这样的导入,并结合前一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为本节课学习方法论奠定了基础。

  2、新授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完成书上两目内容: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以及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的教学。鉴于哲学内容的抽象性,所以我会运用大量的情境故事将方法论穿插其中,来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新课教学如下:

  (1)坚持部分与整体的统一

  首先出示漫画:《坐井观天》《盲人摸象》,设问:两人共同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学生先同桌自由讨论漫画,老师引导学生归纳:二者都错误地把部分当成了整体。实际上它们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然后教师讲解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整体和部分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我会通过大量的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如利用张网补雀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麻雀而一张网能捕到呢?经过教师的提示,师生可以共同得出,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说明整体和部分的区别之一:它们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不同。以此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区别。以情境材料,引发探究,配合教师的恰当点拨指导,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在讲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我也以此方式,让学生分析成语俗语:“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牵一发而动全身”等,来感受二者相互影响的关系。

  紧接着我继续提出问题:学习原理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那么这个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方法论呢? 然后出示名句:“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世” 以及成语“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学生思考名句和成语给了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我会尝试着找同学分析哲学启示,并适当的进行启发。经过启发,学生逐渐可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以及重视部分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这样才能够指导学生掌握会学的方法。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先播放儿歌《三个和尚没水喝》,自然过渡到第二知识点,这是本课的难点,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集体讨论法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由于前面已经讲了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所以在这里直接给出系统的含义。然后学生探究:“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最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其原因在于虽然人数增加了,但部分没有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不是相互支持,而是相互制约相互拆台,结果出现了1+1﹤2的效应。通过这一分析总结出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通过这种创设情境,学生探究的方式,大大加强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很好的掌握知识的要点。

  讲到这里,学生可能有疑问: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能不能理解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完全等同于系统和要素的关系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会明确指出,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因为系统中强调层次性有序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就不强调,所以只能说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系统和要素的关系。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从而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学生也能够通过学习,树立全局意识。

  3、小结环节

  这个环节,师生再次回到情景导入的歌曲《国家》,根据其设问,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共同总结一对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种方法:系统优化的方法,列出本课知识结构图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的小结,体现知识的系统性。选用这首歌曲,也让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到最终落实。

  4、作业布置

  政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内化,也强调学生外化的能力,所有针对此,我设计的作业如下:假设学校下个月将举办校运会,规定每班参赛选手不超过15名,每位选手限报2项。请你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设计一份最佳参赛方案。设计这个作业,考察的正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通过这样的结构式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一目了然的掌握本课的知识脉络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